無處不在淡淡清香,哪裡來的春意盎然?龍眼花樹和芒果花樹比鄰而居,細碎桂花藏身其中,樟樹冠翠綠花絲連連,問當地居民卻說:那是柚子花香。他們說只要是春天,這裡充滿了花香。於是我開始尋覓,好不容易找到柚子樹,但花大部分都已經謝去,殘留的花心留下曾有的蹤跡,這是我第一次如此近距離凝視花柱與花絲。來晚了!終於尋到白色花苞遺族。柚子花遺族
來到麻豆,以為看完總爺藝文中心還可去鄰近的鄉鎮走走,沒想到整天浸潤在這裡。不過這一點也不過分,寬敞的園區裡,參天的古木抽出新綠、優雅的日式建築挺立、親民的裝置藝術錯落其中,宜跑、宜跳,更適合散步與沉思。何況每一棟建築裡敘說著不同的故事,要讀盡可不易。
停車場右前方是一棟標示著「總爺國小」的建築,曾經是糖廠小學,現在已經成為中心的行政辦公空間。建築前面的金屬裝置藝術:〈幻境一三四九〉/江枚芳,以復耕的概念出發,希望再現蔗田風景的記憶;建築後面則有甘蔗五感遊戲場,貼心地拉近大小朋友與蔗糖的距離。
觀賞顏水龍紀念館才知道這位臺灣現代工藝之父(1903-1997)是臺南下營人,畢生致力於將藝術作品生活化,所以他也從事過馬賽克壁畫、廣告設計,及工藝品設計等。他的原住民的畫作自不在話下,展覽當中有一段影片,是一位屏東三地門的原住民老婦敘說她與顏先生互動情形,顏先生的親民作風讓她念念不忘。
總爺藝文中心原是退役的麻豆總爺糖廠,卸下製糖重任,留下封存的臺灣糖業發展的記憶,《糖與時光的複層記憶;臺南糖業文化路徑》展掀開了這段記憶。苦澀參雜在甜蜜當中,糖業的發展曾迫使希拉雅人遷離祖居地;臺灣在荷蘭時期(1624-1662)曾因蔗糖大量出口,航向國際海與世界連結;也曾有過「天下第一憨,種甘蔗予會社磅」(臺語)的無奈,日治時期(1895-1945)的糖業帝國原來是在剝削蔗農下建立的。臺糖公司1950-1960年代曾為全國最大的企業,但現在煙囪倒下,昔日的榮景不再。
來晚了!這才知道這塊土地上曾經發生過這麼多事情。(何青蓉,2025.4.5)
醒祂:你的路/我的鹿/ 劉哲安 孕/ 林舜龍 孕 (內部一景)/林舜隆 總爺藝文中心茂密老樹一景
368小百科
麻豆區(第60鄉鎮)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