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14日 星期四

風雨之間

風雨過後,晨光中公園的日常

一夜風雨,記憶仍在翻湧。
昨晚的祈禱尚未遠去,今晨的陽光卻已悄然降臨。
在這座島嶼上,災難與日常總是交錯而行,
而我們,也在風雨之間,學習如何甦醒。

〈祈禱〉

眼前驟然一片漆黑,遠處百貨公司大樓頂的燈光在雨幕中模糊閃爍。大雨傾盆而下,風雨瘋狂掃射著廚房的窗台。

我知道,廚房那扇窗此刻絕不可輕啟。反倒是客廳那邊的落地窗可以稍微開啟一些——不只是因為悶了一整天需要透氣,更因為經驗告訴我,早上風雨直撲客廳,那時絕對不容開窗,如今風向已轉,應是颱風已越過台灣某一角。願它就此遠離。

暗夜失去了色澤,只剩街道上稀疏的車輛緩緩移動,車燈映在雨中,如幽靈般飄渺。附近大樓的窗戶偶爾閃爍,明滅不定。

除了雨聲,四周似乎沒有其他聲音。近處是雨打在屋簷浪板上的聲響,遠處則是車輛刷過濕滑道路的聲音。此刻風雨稍歇,浪板上的雨聲反而更清晰,與風合奏出若即若離的樂章。

遠處救護車聲響起,刺破了這片短暫的寧靜。我望向窗外,心中泛起一絲不安——這不只是風雨的肆虐,更像是土地在呻吟。連續豪雨二十天,才剛短暫放晴幾日,這場颱風又緊接而來,傷害加劇。

稍早,陸上颱風警報發布後,我前往大賣場採買。原以為只是例行準備,卻在空蕩的貨架前感受到某種更深的匱乏——不只是食物短缺,而是災難下社會的脆弱。菜價飆漲事小,綠色蔬菜幾乎絕跡。

怨不得買不到菜。我心裡明白,真正受苦的是農民。連日豪雨摧毀了收成,看天吃飯的他們,如何不怨天尤人?這份無奈,沉重得讓人難以想像。

屋漏偏逢連夜雨,許多人屋頂尚未修好。許多行業因連日豪雨與颱風被迫停工。街上的小吃店、診所鐵門緊閉。這不該是常態,卻在極端氣候下成了現實,這一點尤其令人心驚。

我忍不住打開電腦查看颱風動向,確認它已進入臺灣海峽。住附近的台電高壓電纜被吹斷,導致千餘戶停電,仍在搶修中。

預計深夜過後,臺灣本島與澎湖將陸續脫離暴風圈。天佑這塊土地,我如是祈求,等待晨光的到來!

〈甦醒〉

晨起,窗外藍天白雲,室內微微悶濕,正好適合出門散步。走出大樓,一陣微風輕拂,頓時心曠神怡。

鴿子靜靜佇立在空曠的巷道上,路人手拎兩把傘,似乎正趕往上班;另一人發動著摩托車,喚醒街道,一如往常的工作日。柏油路面黝黑發亮,吸飽昨夜颱風的濕氣。住家門前的盆栽安然站立,僅有幾盆高挺者傾倒在地,彷彿仍在風雨過後的餘震中,訴說著未散的委屈。

出了巷口,馬路開始喧囂起來。車流漸漸湧現,轉角的小吃店顯然早已開張。陽光灑落,汽車閃閃發亮,光影如城市甦醒的訊號。路旁的矮仙丹、茉莉花與不知名的花草依舊挺立,彷彿未曾經歷風雨。建築工地裡,工人熟練地倒車,將厚重鋼筋送入基地,城市的脈動再次啟動。

七點左右,晨光漸強,樹蔭成了最好的庇護所。

公園裡綠意盎然,空氣中飄著青草與濕土的氣息。苦楝樹張開黝黑的臂膀,陽光穿過樹梢,細碎的樹影鋪上紅磚道。

有人跑步、有人散步,三三兩兩;遠處傳來狗吠與笑語;一位長者催促愛犬前行,遠處傳來悠揚樂聲,樹下藍白制服的一群人正在練功。

攤販也出現了,正在擺設磅秤。我常注意那對老夫妻靜默的身影,與城市的節奏同步,帶著少許竹筍,擺在地上,賣給晨運的人們。

紅磚道上散落著苦楝樹的種子,引來鴿子覓食。溝渠裡注滿濁水,閃爍著樹蔭的倒影。那是蜻蜓嗎?低空飛翔於草地之上,如同記憶的剪影。除了少數落葉與斷枝,公園周邊人行道上幾無颱風的痕跡。

公園一隅,長者談笑著走出,似乎要結伴出遊。紅綠燈正常運作,城市節奏如常,學生騎著腳踏車往學校方向前去,或許正趕往參加暑期活動。

太陽漸烈,時而竟無樹蔭可躲。行人撐傘散步,鳥鳴穿越樹梢。陽光下,路旁的紫薇盛開燦爛,像是對於昨日勁風烈雨的回應。想起家中陽台上的那株紫薇,卻長得稀疏,令人不禁懷疑,或許它們需要更多風雨的滋潤。

走在乾濕不一的地磚上,斑駁色彩乘載了風雨和歲月的痕跡,大地的力量在此展現。就在一個夜晚的翻天地覆之後,此刻城市脈搏依舊穩健,台灣人的韌性,也在其中悄然浮現。

生命總是伺機而動。一切彷彿未曾發生,儘管昨日颱風的陡降的強風暴雨仍刻劃在記憶裡。這次颱風來得急、去得快,未留下更多的傷害,是這塊土地的福份。

就從這裡開始,我向大地學習,欣然迎接陽光的威力,不再閃躲,在充滿能量的早晨,再度啟程,回歸日常。不只是回歸,更是走向不斷復甦的自己。何青蓉,2025.8.14


風雨過後,晨光中公園的日常

相互擁抱的盆栽----颱風的餘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