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1日 星期六

樂旅行從大湖到大湖:馬那邦山登山記

馬那邦山頂眺望群山
        學生鳳吟邀約去苗栗大湖爬馬那邦山,出發前內心有點忐忑不安,不知勝任否?一早鬧鐘響起,直奔火車站,依約搭乘的班次竟然只到臺中后里,沒到苗栗大湖?再度確認簡訊,發現集合地點是高雄大湖。方才鬆一口氣,電話響起,那頭鳳吟問:為何在火車上沒見到我?又是另外一個烏龍,她搭到前一班車。

        樂旅行領隊泰民是鳳吟的學生,就這層關係,我得了個封號:師奶,超憋扭的稱謂;年紀大又缺乏登山經驗,讓泰民擔心是應該的,我自己也很擔心。不過,登山團的原則之一是不趕路,如果有人走不動就折返,這讓我們各自放心了一些。

果然是苗栗大湖,入山前一路誘人的草莓園猛向大家招手。登山口高度約為900公尺,山頂為1400公尺左右,行前泰民粗估來回各2小時,說是幼稚園大班的行程。團長樂樂是小五學生,一路像猴子用跑的上山,後來我覺得更像松鼠,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瞪大了眼睛,端坐山徑盡頭巨石上,看著長輩們背著歲月往上爬,愈來愈沉重。

後半段的山路不再婉轉,盡是階梯,令人望之彌高,登山團守則自然產生作用。慢慢走快快到,加上泰民的善巧,一路幫忙拍照,取景之餘還要大家配合動作,衝散了直線上升的壓力,老實講還真管用,手錶上心跳數字一度飆高復放緩。路走久了,就是我們的,陽光終於樹梢上露出。團長一聲:背包可放在下面,自己撲通跑上去,山頂平台上屹立著馬那邦山」木碑。意外爬了一座小百岳,連忙和一等三角點基石拍照,不需要泰民指揮。

午餐和充分的休息讓再度啟程時有了力量。不過,沒想像中的容易,陡坡與階梯更讓人生畏,這時就需要有高人指點如何下山。松鼠團長依然身手矯捷、瞬間又閃過崎嶇山徑。過了熟齡之後,我自覺見識日多,從不認為需要返回童稚,但眼前的童子團長實在令人欣羨,只得自我安慰那是天賦,非年齡所致。同一姿勢走久了腳難免僵住,不停下來休息還好,腳板抽出鞋子竟然腳筋回彈,幾乎抽筋,當然就要休息。

樂旅行登山團終於滿了大家的願,爬了山,順道買了草莓為證,夜暮時分如魚返大湖,不再忐忑不安。確定此大湖不是彼大湖!(何青蓉,2025.3.1

368小百科

大湖鄉(第59鄉鎮

大湖鄉位於苗栗縣南方,北鄰獅潭鄉,西鄰公館鄉、銅鑼鄉、三義鄉,南接卓蘭鎮,東鄰泰安鄉。氣候溫和多雨,以草莓聞名全國,全鄉地形狀似短筒馬鞋,鞋跟在馬那邦山,鞋尖則在鯉魚潭水庫土石壩下游(引自大湖鄉公所網站)。

大湖在漢人入墾前,東部山區為泰雅族汶水群、大湖群聚居之地。原住民稱本地為馬凹(Ma-Ao),其意為山胡椒而得名。此外,大南勢方面的泰雅族,又將大湖叫做巴價拉崎(Bagalagya,或譯巴喀刺他給),一說是為了紀念一位頭目;一說為周圍溪水環繞之意。1856年(咸豐六年),苗栗一堡新雞隆莊人吳立傳,出獵觀音山附近高地受困,侄吳定新馳援,見東方低地四面環山成一盆地,平原中茅葦花齊放,微風吹遇處如湖面波狀,故命名為「大湖」而沿用迄今(引自維基百科)。

苗栗縣

苗栗縣北邊和東北邊與新竹縣為鄰,南邊和東南邊隔著大安溪、雪山山脈與臺中市接壤,西濱臺灣海峽。最東是泰安鄉梅園村的大霸尖山;最西是苑裡鎮房裡海岸;最南是卓蘭鎮內灣里南面;最北是竹南鎮崎頂里北側;全縣中心位置在獅潭鄉豐林村。境內山多平原少,故有「山城」之雅號。主要是原屬於臺灣雪山山脈西側的沖積扇,不斷受到河川侵蝕,漸漸分割成今日的丘陵臺地地形,數條河川隨著地勢穿梭其間,形成不同的山川風貌。在地形上大致上可分為平原、丘陵、臺地及山脈等四種(引自苗栗縣政府網站)。

苗栗地區在史前時期已有先民在此生活,並留下許多歷史遺跡。一千多年以前,臺灣原住民移居此地,苗栗地區成為平埔族道卡斯族的生活範圍。舊名「貓裏」的苗栗,係從平埔族道卡斯族「貓裏社(一稱麻里社)(Pali)」音譯而來,原意是指「平原」或「平坦地形」。自17世紀中葉起,漢人開始移入屯墾,原住民被迫同化或向高山遷移。經過數百年的發展,苗栗成為一個多族群匯聚的地方,主要為客家、閩南、泰雅族、賽夏族(同上)。

引自維基百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