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101局部 |
清晨,我下了捷運,立刻感受到那裡的氣象萬千。市府捷運站有四個出口,若未事先查明,便可能在出口間迷失方向。詢問路人後,我沿著一條獨立通道前往市政府大樓。沿途店鋪乾淨明亮,名店林立,早點粥品、豆花、點心一應俱全。若非已用過早餐,真想坐下來享受一番,哪怕開會時間迫近。
會議結束後,距離與友人約定的時間尚有餘裕,我決定參觀市府內部。果然,這裡是天龍國的行政中樞。玻璃牆上的標語——「無限可能、看見這座城市的堅持」——傳遞出一股前進的動能。寬敞走道設有舒適沙發、全自動借書站與循環杯借還站等,處處邀請市民共享這座空間。
南北棟之間設有天井,兩側電扶梯直上,氣派非凡。喜歡市府聯合服務中心的親民,每個單位皆有志工駐守,當我靠近時,便主動上前詢問是否需要協助。
離開市府,我漫步於街道之間。中午時分,人潮熙攘。玻璃帷幕大樓晶亮閃閃,各具特色,充滿後現代感。幾何造型大膽、色彩鮮明,甚至有艷紅色外觀建築——這在臺灣其他城市極為罕見。
微風信義的店面設計俐落中帶著豪華氣息。我們選擇一家平價餐廳用餐,儘管如此,那客日式料理的價格仍不算日常,讓我不禁思索生活在這裡的代價。
餐後,我提議前往臺北101。朋友一臉狐疑:「你這老臺北人怎麼沒去過?」我苦笑,啞口無言。多年來,朋友總戲稱我來自「天龍國」,而我總以「臺北真的有那麼不同嗎?」的表情回應。
無須問路,臺北101聳立天際,畢竟它曾是世界最高的建築。我們穿越明亮大廳,精品林立、香氣撲鼻,終於找到通往觀景樓層的路徑。需先至五樓購票,我暗自嘆息,覺得自己彷彿是劉姥姥逛大觀園。
搭上高速電梯,還來不及恍神,已抵達89樓。此處設有服務中心與落地觀景窗,供人拍照打卡。下至88樓,金色大圓球「阻尼器」華麗現身——臺北101的吉祥物。小檔案寫著:「身高550公分、體重66公噸,生於2004年。」我不禁陷入沉思:二十多年了,我竟從未起念造訪此地。
接著,我們登上91樓戶外平臺拍照,俯瞰臺北——這座曾伴我成長的城市。那一刻,彷彿也在俯瞰自己走過的歲月。
向南望去,貓空、木柵環繞臺北盆地,藍天下綠意盎然;向西遠眺,淡水河蜿蜒流過。河畔的大稻埕、中正紀念堂藍色屋頂閃閃,黃色建築是國家劇院與音樂廳,綠色的大安森林公園,以及筆直的信義路——皆曾是我生活、求學與工作的所在。
陽光下,記憶閃爍。儘管臺北近年變化劇烈,閉上眼,我仍能如數家珍。然而眼前的信義區,卻是如此陌生,與我所認識的臺北截然不同。熟悉巷弄裡的人情世故,似乎已被寬敞街道、快速節奏、絢麗名品,以及高聳建築所取代。
終於,我可以坦然回答:我並非成長於天龍國。人稱的天龍國,僅在這一角——市政府附近的信義區,它未能全然刻畫出臺北人生活歲月的痕跡。
這場漫步,不只是城市的探索,更是自我記憶的重整。我將閃耀的信義區,拼貼進我心中的臺北地圖。(何青蓉,2025.9.1)
臺北市政府一樓中間通道一景 |
信義區街道一景 |
臺北101一景 |
臺北101吉祥物----阻尼球 |
368小百科
信義區(第71鄉鎮)
信義區位為臺北市政府所在地。北接松山區,東面為南港區,西面為大安區,南接文山區。原為松山區的一部分,1990年臺北市調整行政區劃時將松南地區劃出信義區,區名源自坐落境內的信義計畫區,並有數家百貨公司林立,以及企業總部、金融總部與臺北101、臺北國際會議中心、臺北世界貿易中心等皆坐落於本區。(維基百科)
![]() |
引自臺北市政府網站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