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27日 星期六

逍遙園漣漪

朋友提議去參觀逍遙園,去之前聽都沒聽過,但是那附近,如信義國小、新興區公所,以及錦田路等,怎麼說都不陌生。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話說逍遙園主人大谷光瑞有點來頭,是日本淨土真宗西本願寺第22代法主,還是大正天皇的連襟兄弟,曾於1940年到1945年擔任台灣總督府內閣參議。逍遙園於1940年(昭和15年)落成,位於高雄市六合一路的巷子裡,是大谷先生在臺的別邸,更是他實踐熱帶農業理想的核心基地。

這棟建築是大谷農園的建築群之一,農園的建築還有學生合宿所、農業倉庫、秘書廣瀨先生的家,附屬農園佔地12000坪。逍遙園的空間包含:書齋、寢室、製圖室、大小食堂、婦人室、休息室、書生部屋、炊事場、浴室、食糧倉,以及可以容納180人的大防空壕、60人的家庭防空壕,是一座建坪280坪的二層樓建築。

讀了這些資訊,愈發好奇逍遙園後來發生了什麼事?這就說到戰後,國民政府接收逍遙園周邊土地安置國防部陸海空軍第二總醫院的軍官與眷屬。無法被安置的軍眷則在周邊土地自力造屋,聚集成村,其後由第二總醫院(陸軍802醫院)景凌灞院長命名為「行仁新村」。直到1996年國防部改建老舊眷村條例啟動,位於眷村中的逍遙園才重見天日,不過已經岌岌可危了。20178月中旬,逍遙園開始為期三年的修復工程,2020111日開放參觀。

在參觀過程中,小時候居住過日式建築的記憶不斷冒出:晚上睡覺前先要在地板鋪上棉被,白天收拾整齊放入壁櫃,寬敞的壁櫃也是小孩躲貓貓的秘密基地。而室內神聖之地/佛龕的英文niche則是當年學日本藝術史的考題。又因對大谷先生的好奇,查詢了一下印象中的臺北市西本願寺。該建物群位於臺北市華路一段西側、長沙街與貴陽街之間,2006年經臺北市政府指定殘存的西本願寺鐘樓、樹心會館為市定古蹟,輪番所、參道、本堂臺座、御廟所等遺蹟為歷史建築。整修後,20137月開放民眾參觀。2014315日,臺北市文獻委員會遷入本堂臺座。

回到高雄,參觀逍遙園不啻閱讀了一頁二戰前後新興區發展史,老地圖上顯示著早期大港埔的地貌。大港埔是新興區的舊稱,這裡早期是一望無際的荒野,北鄰現今的幸福川,昔稱三塊厝港,水源來自𩻸魚潭,相傳盛產𩻸仔魚(即鯉魚)。南側平坦廣闊的田埔即為「𩻸港埔」的由來,聚落稱為「𩻸港埔庄」。日治時代,「𩻸港埔庄」更名為「大港埔庄」。1936年高雄廳公告「大高雄都市計畫」將新高雄驛(今高雄車站)設置在腹地開闊的大港埔,1941年完工後,吸引大量人口移住,助長大港埔的繁榮,逐漸成為高雄市中心。1946年,正式改名為「新興區」,取其「新興繁榮」之意。

逍遙園這座淹沒在高雄都市叢林裡的歷史建築,看似孤伶伶,短短的兩個小時參觀,引發諸多的好奇,不僅對於大谷先生和日式建築有更多的認識,對於高雄城市發展的認識更立體了起來,真是始料所未及。(何青蓉,2024.4.27

368小百科

新興區

本區位於高雄市西南部,市中心的中央,北臨三民區,西鄰前金區,東及南接苓雅區,是高雄市人口密度最高的行政區。著名的商圈有:六合夜市、南華商圈,及新崛江商圈。



2024年4月13日 星期六

時間是生命的材料

如果我們給時間更多的生命,生命也會給我們更多時間。~柯萊恩

這本《生命的時間學》(註1)談的是時間隱藏的面向,就是那些無法以分秒、小時來測量的現象,包括時間的感受如何產生,以及如何更用心地對待時間。

        作者柯萊恩旁徵博引腦神經科學研究指出,關於感受時間這事情,幾乎大腦所有的功能都參與其中,無論是感官的感覺、回憶與規劃未來的能力、情緒與自我意識,全都一起發揮作用,而這些機制中只要有一樣受損,時間感就會走樣或者完全消失。

至於何謂時間,作者從牛頓的時間觀談到愛因斯坦的時間相對論,直陳不可能有絕對的時間。時間的測量永遠取決於測量或經歷時間的那個人。我們在兩個層面上與時間發生關係,其一為時間的方向,從過去到未來,方向永遠不會顛倒;其二為時間的測量:只有某些事物改變時,我們才會覺察到時間流逝得快或慢。

簡而言之,本書指出:身體和意識測量時間的方式完全不同。生理時鐘會自動決定時間,標準是固定的,是與生俱來的。內在時間則決定於意識,是意識正專注於何事而定。人對時間的感受,是由多項層面組合而成的。注意力和回憶會改變對時間的感知;我們承受的壓力多大並不取決於時間的多寡,而是我們對時間的控制權。

一段時間顯現的長度,取決於我們所接收到的資訊與儲存的記憶有多少。所以,有意識的感知使我們感覺時間比較長,它還能提升情緒,因為大腦負責控制注意力及控制興趣與好奇心的系統是相關聯的。最快樂的時光是我們完全專注在當下的時光。

最後,作者指出:時間是生命的材料。我們必須設定時間記號。意識會創造它自己的時間,跟著它自選的時間記號。因此,找出自己的節奏,去感受與尊重自己內在的時間。並且提出以下六個步驟讓自己與身體節奏、感官與思考的機制配合得更好:

1.     擁有時間的自主權決定自己的節奏。

2.     順應生理時鐘。

3.     保留一份悠閒的興致;讓自己單純只為了活動本身而去從事這些活動。

4.     感受當下:學習讓注意力停留在現在,這也會改變我們對於時間的感受。

5.     學習專注:有意識的注意力無法同時處理兩件事。

6.     列出優先順序;自問「一定得現在做任務A嗎?」,接著問:「你願意接收延遲處理任務A的後果嗎?」

後記:《生命的時間學》這本書躺在書櫃很久,卻無法忘懷文首封面上的精闢短句。不過以我的程度,要完全了解書中引述的諸多腦神經科學和物理學例子和論證是有些困難的,還好閱讀時能理解它的推理邏輯。總之這是一本很另類的書,用科學證據提醒讀者建立新的時間觀,不應受月曆和時鐘支配而應善用之,作為輔助我們適應社會生活的工具。找出自己的節奏,去感受與尊重個人內在的時間。閱讀本書期許自己給時間更多的生命,一併分享給同好。(何青蓉,2024.4.13

1:柯萊恩(Stefan Klein)著;陳素幸譯(2008)。生命的時間學。臺北市:大塊文化。

2024年4月10日 星期三

三重:兩個世界一樣情

       

童年的桃花源

        帶著記憶,我重返新北市的三重。下了捷運臺北橋站,沿著重新路往西行,過了正義南北路交會處,目的地在望。到了大同南北路口,我決定先去逛大同南路菜市場,印象中下雨路面經常泥寧不堪,這次還好僅飄著小雨。即便過了中午,市場攤販依舊活絡,狹窄的路、低矮的房子,留在五、六十年前的樣貌。心裡想著,菜市場依然但是賣菜、賣東西的人是否仍在?

接著,我回頭往大同北路走,刻意不直接去目的地。路旁景物早已全非,僅存部分建築寫著歲月的痕跡。那裡的巷弄我很熟悉,隨意拐入其中的一個巷弄,終於看到昔日的圍牆,當年我就住在那圍牆裡面,只是現在圍牆裡面居然長出一個巨大的建築中華電信三重服務所。

沿著圍牆我走到中華電信門口,看到「重新路三段27號」,悸動到想掉淚,碩大的建築把我完完全全擋在外面,即便進到裡面,就只是客服中心的大廳。當年那個電信局宿舍區,可以自由嬉戲、跑跳的開放空間,完全被包覆在水泥建築裡面。

帶著複雜的心情離開,我繼續找尋記憶去。至少小學不會搬家,找到了正義國小,當年國小破舊的樣子,早被富麗堂皇的門面所取代。記憶中的小店就在附近轉角處,販售塗鴉填色畫紙。當孩子們用色鉛筆填塗繳回後,總是會回去伸長脖子在貼滿圖畫的布告中找尋,期盼看到自己的畫作得獎。童年就在這過程中學習怎麼樣塗色、配色長大。

這次到三重是因為朋友推薦正義南路的空軍眷村三重一村。離重新路三段並不遠,但我竟然今天才知道有這麼一個眷村,真是咫尺天涯。這個眷村去年才改造完成,承載許多當年隨著國民黨政府來臺的空軍及其眷屬的生命故事。

一卡皮箱,行過歲月的阡陌,涉過多雨的海洋,機遇的因緣際會,歲月的萬千風雲,被時代的偶然牽引著,顛躓在生命的地圖」,展示牆上如此敘說眷村居民的故事。搬離三重後的這些年,我換了許多城市居住,也曾獨自提了行李跨過太平洋,雖非時代所迫,移動中許多偶然的牽引開演出來的生命地圖,讓我對於上述的話特別有感。

空軍三重一村所在地早在日治時期即已興建。當時日本人為了守護臺北橋以及臺灣總督府,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興建了發射炮彈用的砲陣地與存放彈藥的甬道,因此這裡也是臺灣唯一擁有砲陣地的眷村。

二戰結束後,1954年由蔣宋美齡帶領婦聯會在這裡建造眷舍,國防部將擁有砲陣地的此處列為空軍眷村。當時居住在這裡的村民,多為防砲司令的尉、士官及將軍。三重總共有六處眷村,僅有三重一村得以全村保留,並於2006年由臺北縣政府公告登錄為歷史建築,作為戰後國軍與其着屬移居臺灣的歷史見證。

介紹中提到三重的水患,的確是我兒時的記憶。戰後因水患與眷村改建,導致眷村裡部分的甬道堵塞,甬道成為小孩躲避被媽媽打罵的秘密基地,孩童們經常在裡面摸黑玩提迷藏、火把探險、提燈籠,與我當年住在電信局宿舍區內躲入防空洞嬉戲還真是沒兩樣。走一趟三重一村,憶起童年生活在宿舍區種種,雞犬相聞,居民互通有無,下午時分媽媽們拉開嗓門叫小孩回家洗澡。閱讀三重一村,儘管咫尺天涯,多了一分同理。何青蓉,2024.4.10

368小百科

三重區

        本區居於淡水河西岸,位處臺北盆地中央,與艋舺、大稻埕僅一水之隔。日據時代,曾是臺北最重要的香花、柑橘等農作物的產銷集散地。那時對岸大稻埕正值茶葉的興盛期,為供應茶商製作香片所需,曾在近三十八公頃的土地上,大規模的栽種茉莉、秀英、黃梔等香花,支援精緻茶葉外銷。「大橋千尺枕江流,畫舫笙歌古渡頭,隔岸素馨花似雪,新風吹上水邊樓」,又「三重埔接二重埔,萬頃花田萬斛珠,榖雨清明都過了,採花曾似採茶無」,這兩詩詞描述的正是三重栽種香花的美麗風光。

        1970年代,在當時省主席謝東閔先生的「客廳即工廠」主張下,三重也全面動起來,小型工廠座落在鄰里巷道間,三步一家五步一間,從事的大多是螺絲、鑄模、點焊、電鍍、車床、塑膠射出等半製成品的工業零件,大規模的產量,撐起了全省機械工業零件的半邊天,也讓三重順利從農業鄉鎮轉型為工業城市。

       196070年代,臺灣開始製作唱片,其中三重南區是臺灣黑膠唱片最集中的製造地。三重曾出現過許多知名的音樂人士。例如:名臺語歌詞家葉俊麟,曾創作超過八千多首文辭優美的臺語歌曲傳唱全臺;又如知名歌手兼作曲家洪一峰,「思慕的人」、「淡水暮色」、「舊情綿綿」皆出自他的手筆。兩人居住於三重時還是鄰居。另外,住在三重中央北路的林禮涵則為知名編曲家,臺灣北部唱片公司的編曲有八成是他的作品。
圖取自維基百科


2024年4月4日 星期四

且行且寫368鄉鎮

 

柴山落日

自從我開始撰寫臺灣368鄉鎮旅遊網誌以來,許多朋友見面第一句話都說:你回來啦?好像我天天在外旅行,弄得我啼笑皆非,趕緊澄清是怎麼一回事。

行走368鄉鎮只為了想認識臺灣--這塊生養我的土地!過去六十多年來我去過一些鄉鎮,但經常是霧裡看花,不用大腦,只因為被學業追著跑,被工作壓得喘不過氣。

多年來每逢寒暑假,我總會被問:你沒出國啊?要去哪個國家玩呢?似乎出國是最好的選擇。不否認我在美國看過大且圓的月亮,但那不代表臺灣這塊土地月亮不夠大且不夠圓。捨近求遠常常是我們這一個世代最大的問題。活了一輩子,對於腳下的這塊土地卻不認識,有點汗顏。

當我下了決心之後,估算了一下,如果每週走一個鄉鎮,需要七年多的時間,想想這還是個大工程,走得遍與否還要看個人的造化了。因此,我認真地執行這計畫。以過農曆年為例,我事先安排好,一整天去了彰化縣的永靖、北斗、田尾及社頭等四個鄉鎮,都在鄰近地區,撰寫的四篇網誌,全部都是事後在家裡好整以暇完成的。

回顧過去兩個多月,我去了十四個鄉鎮/區,漸次地摸索出認識它們的路徑,先上各縣市和鄉鎮區公所網頁閱讀基本資料,找到適當的景點。旅行過程中,就讓五感自行發揮作用,回家後沉澱幾天,想想印象深刻的事情,再補充閱讀一下,之後才提筆。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旅行與閱讀互相成就,就是這麼一回事。真心期盼用如此分期付款的方式,一步步略窺臺灣的全貌。至於我可以走多少鄉鎮、寫多少網誌,那就不是重點了。(何青蓉,2024.4.04

柴山上聚落一景

2024年3月24日 星期日

美濃古蹟巡禮:樂趣中驚喜連連

 

美濃福安國小教室典雅的木造門與窗框

國道10號開通以後,美濃成為方便旅遊的好地方。這回與朋友約中午一起去美濃用餐。用完餐,眼尖的我看到福安國小就在附近,這學校頗有歷史(成立於1953年),主要建築僅有兩層樓,採菸樓式設計,上面有排煙口,窗框還是灰藍綠色木框,很有味道。

學校儘管歷史悠久,校園規劃活潑令人讚嘆!醒目的鐵軌一下子吸引我們的目光,沿線立著台灣西部幹線鐵路上大城市的名稱,沿著鐵軌我們追蹤到起點,就在廚房邊,猜想應該是送餐車,真是個不錯的點子。還有,從學校牆面的地圖標示,看到學校用心帶領學生們放眼天下的企圖。

        之後,我們去參觀敬字亭。客家文化重視耕讀傳家,對於文字極為敬重,寫過字的紙不隨意丟棄,焚化後的紙灰,也不能隨意丟棄,建於1779年(清乾隆44年)的敬字亭就源於這想法。仔細觀察,發現前面還有個牌位,倉頡立於中,右邊有孔子和魁斗君星,左邊則有文昌帝君和朱衣君星,果然敬文字為「聖蹟」!

東門樓是美濃重要景點,建於1755年(清乾隆20年),有防禦的功能,是美濃出入及防空用的監視臺,歇山式的屋頂看來非常莊嚴,南面「大啓文明」兩側分別為石榴、牡丹及芭蕉扇、通寶,象徵花開富貴多子多孫及招財進寶之意。北面「集福迎祥」兩側為菊花、竹子及蘭花、梅花四君子。門樓外的庄頭伯公為美濃地區少數僅存的「風水」型伯公,呈現客家人早期供奉士地神僅以「神位、香座」的石碑供奉的特色。

        永安聚落的美濃舊橋橫跨美濃溪,建於1930年,橋的兩端墩柱上各有一隻猴子,相當吸睛!其上碑文說明:為確保學童行人交通安全,並保護古蹟,所以設置了禁駛車輛通行的墩柱,兩隻猴子立於南北橋頭是因為當年適逢甲申猴年,特別委請石雕大師林友福雕刻的,這招還真是一舉兩得,準會讓行人與車輛忍不住駐足。

美濃湖原名瀰濃湖、中圳湖、中正湖,建於西元1748年,它是高雄第二大人工湖,僅次於澄清湖。西北背山、三面環田,湖光山色、湖中間有一間中正亭,柱子上面寫著各種勸世警語: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半句六月寒」、早起三年當一冬」及早起三朝當一工」,挺有道理!

沒想到午餐約會轉身成為古蹟和建築巡禮。此行我們還去了美濃警察分駐所改設的文創中心、高雄市立圖書館美濃分館,以及日治時期興建的保壽堂診所打造成的啖糕堂。去之前沒有多想,除了見識到建築之美外,還撞見秒殺的土司,才知道超人氣是甚麼,當然也就跟著排隊買了當天架上最後的吐司--玫瑰奶酥吐司,算是意外的驚喜。

旅行的樂趣多,當然不止於古蹟和建築巡禮。這時節正好是橙蜜番茄盛產期,沿路有些園子開放大眾入內摘採,更多的農友就在路旁兜售。產地的價格總是便宜了些,買幾盒回家又能促進在地經濟何樂而不為?不過買番茄,意可在番茄之外,古老的桿秤成了重點,借桿秤來把玩、照相,又是另類的驚奇!(何青蓉,2024.3.24

368小百科

美濃區

美濃位於高雄市東北、屏東平原北部。東鄰六龜、東南鄰屏東縣高樹、南鄰屏東縣里港、西鄰旗山、北鄰杉林。美濃北面以月光山為主峰的美濃山脈,包括有月光山、人頭山、金字面山、旗尾山等,東面有尖山、茶頂山、龜山、大龜山、小龜山等,南臨荖濃溪、西臨旗山等,擁有四千公頃良田,孕育出南臺灣穀倉、菸葉王國的搖籃。

美濃開墾的歷史,可溯自西元1698年左右,先民來自中國廣東嘉平鎮等各地,不過當時美濃仍屬禁墾區。直到1736年(乾隆元年),清政府才准予進入開墾。當年的秋天,林桂山、林豐山兄弟率武洛庄民至美濃,定居在靈山、雙峰山、月光山的山麓之下,總共有16姓、建24座夥房,當時命名為「瀰濃庄」。

圖取自高雄市政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