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這棟歷史建築絕對是許多人的打卡景點,懂建築的人一定不想錯過。建築本體為仿巴洛克風格與閩式三合院的結合,即便我這個外行人看了以後覺得當年的主人真是有眼光。
聚奎居約建於1930年間,位於臺中烏日區,是當地最大富商陳紹宗先生的私人宅第。命名取魁(奎)星聚集之意,代表屋主對其子孫能功成名就的期許。當地曾有一句諺語「無錢找文堂,無米找聯芳」,陳紹宗先生就是聯芳米行最大股東,曾經富甲一方。
這棟建築運用了日治時期所發展的新工法,包括鋼筋混凝土、洗石子等於其正身立面及樓板等。混合臺灣傳統、洋式及日式風格,建築配置與構圖採「中軸對稱」原則,厝身的立面與裝飾上維持傳統宅第的作法,外層的外廊立面則是採用西洋風格。正身與護龍都使用山牆,正身二層樓,護龍一層樓,因此護龍使用山牆並不影響正身主角的地位。
此外,聚奎居採幾何主題的裝飾題材,透過材質變化豐富視覺效果,紋樣簡化大方。從外面即可看到,屋頂女兒牆利用磚塊來堆疊出各種圖案和造型,兼顧了美觀和通風。有些運用梯形磚塊組合成十字型,連續的十字型磚塊則同切割出四個小正方形,這些磚塊形成一個個外圓內方的錢幣,象徵屋主財運亨通。
參觀這棟臺中市定古蹟時,赫然發現建築內竟然設置有更衣區,並提供旗袍與漢服租借/造型體驗,更特別的是它還提供私人廚房派對包場服務。從歷史建築的保存到民眾參與,將人的興趣放到核心,創造契機讓古蹟滲入各種不同類型觀眾的生活當中,雖然難免落入消費主義當中。呼應內行人看門道,外行人看熱鬧的說法,果然是古蹟活化再利用到極致。(何青蓉,2025.2.1)。
368小百科
烏日區(第50鄉鎮)
「烏日」之名有多重的詮釋,較有詩意的說法是:此處山水環抱,遠望宛如湖中明月,便以「湖日」稱之,而日人因讚賞烏鴉反餔的習性,便將「湖日」改為「烏日」;又有謂是「湖日」或「凹入」的誤音;而有謂是出於平埔族之語譯音漢字(引自烏日區公所網站)。
烏日位於大臺中地區的西南端,西傍大肚山脈、南依彰化八卦山。東邊與南區、大里區及霧峰區相鄰,西以大肚山嶺為界與大肚區為鄰,南沿貓羅溪、大肚溪與芬園鄉及彰化市隔溪相望,北方與南屯區接壤。本區河川頗多,有烏溪、大里溪、貓羅溪、筏子溪、麻園頭溪等,西傍大度山脈,南依八卦山,東靠霧峰山。本區地形呈長方形,以大里溪為界,分為溪北與溪南兩部分。溪北為大肚山台地末端,屬丘陵地形;溪南屬台中盆地之一部,為河道平原(同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