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閱讀《壞農業》一書(註1),作者提及他們參訪台灣蛋雞養殖場的見聞:幾乎都是籠飼雞;對雞隻進行強制換羽;所謂的「有機」蛋雞只關乎飼料,仍是籠飼雞。讀到這裡,吃過雞蛋,卻沒見識過蛋雞場的我,決定好好瞭解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以下是我查詢到的資料。
台灣的雞蛋95%來自格子籠飼養,大部份的蛋雞只能在狹小的籠子中不停生蛋,活動空間不到一張A4紙,一輩子踏不到地面,被迫踩在自己的糞便和羽毛中。由於空間不足,雞隻容易感染疾病,雞農在飼料中添加抗生素,雞蛋殘留藥物的風險提高(註2)。
甚至,由於籠內空間窄小,為避免蛋雞打鬥互啄導致傷亡損失,母雞的前喙從小就被剪除。當產蛋率下降,更常被強迫斷食(10天),以加速代謝,快速換羽,以延長產蛋周期(註3)。
有鑑於格子籠飼養違反動物福利,1999年歐盟通過法案,全面於2012年禁用籠飼。目前國際公認的蛋雞人道飼養模式為:豐富化籠飼、平飼,及自然放牧。2014年1月我國農委會發佈「雞蛋友善生產系統定義指南」,擬定豐富化籠飼、平飼及放牧等三種友善生產系統之定義及內涵。
依農委會規定,自2016年7月1日起,無論包裝蛋或散裝蛋,只要符合友善生產系統定義的雞蛋,都須在包裝或立牌標示其飼養方式,若標示不實將會受到罰鍰,甚或歇業的處罰。換句話說,消費者購買生鮮雞蛋,只要未見標示「放牧、平飼、豐富籠」,都是虐待蛋雞的格子籠雞蛋(註4)。
至此,腦海突然現起市售生鮮雞蛋價格一顆不過5-8元,茶葉蛋一顆10元,遠比一杯紅茶15-20元起跳還低。若將生產雞蛋的隱藏成本,如虐待動物、污染環境,及危害健康全部加起來,一顆雞蛋賣與紅茶同樣的價格也不為過。
由於雞蛋所涉及的產業極為龐大,即便是農委會也不敢輕率強制廢除格子籠飼方式,並且連認證標章的設置都尚待各界共同努力。在此呼籲大家在購買雞蛋時,辨認清楚,並用購買紅茶的價格去支持友善飼養的蛋雞(何青蓉,2016.10.30)。
註1:菲利普˙林伯里(Philp Lymber)、伊莎貝爾˙歐克夏(Isabel Oakeshott)(2015)。壞農業:廉價肉品背後的恐怖真相。台北市:如果出版社;大雁出版基地發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