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龍井後,我們繼續南行,越過大肚溪,踏入彰化縣的伸港鄉。久聞「海中小屋」之名,果然遠遠望去,一座高腳屋靜靜地矗立於海面上,美得像幅畫。可惜因潮汐影響,無法近觀,只得隔海揮手致意。
沿著彰濱海線前行,幾乎整條路都是風車大道。一根根巨大的白色風車高聳入天,近距離看著它們隨風轉動,低鳴聲在空中迴盪,聽久了還讓人有點暈眩。
彰化縣自然生態教育中心,位於慶安路盡頭、靠近出海口,又名「白色海豚屋」。建築外觀純白,造型簡約俐落、充滿動感,與周圍綠地、水岸和緩坡巧妙融合,彷彿自然的一部分。
「光電板下的停車場是絕佳的停車處。」領路人話音剛落,現場卻已車滿為患。好不容易停好車,順著人聲走去,只見慶安水道上正熱鬧進行著五彩繽紛的水上活動。平日靜謐的水道,此刻,紅男綠女身著救生衣、划著獨木舟、水上自行車,活力四射。看得我心癢癢地想:早知有此活動,報名參加才更應景。
豔陽下難久留,我們快閃進入自然生態中心。一樓展示區傳遞著海洋與氣候變遷的資訊,也介紹了許多關於海豚的知識。我才知道,中華白海豚出生時全身為深灰色,隨著年齡增長,逐漸轉為獨特的粉白色。有學者認為這是遇熱反應,如同人類在炎熱時臉會泛紅——果真是處處皆學問。
展示區旁設有紀念商品販賣部,販售彰化特產。一則文案吸引了我的目光:「攻佔全台的彰化線西傳奇工廠的逆襲」,上面寫著:「別再傻傻到外地買名產了!您在台南、小琉球、馬祖買的蝦餅,其實都來自隔壁的彰化線西鄉!」果然一眼望去,整排蝦餅皆出自同一工廠。
每次造訪偏鄉,我總習慣順手消費,支持地方經濟。眼前的蝦餅雖然琳瑯滿目,卻不合我口味。正思量著要買些什麼時,入口滋潤不膩的鹿港麵茶突然映入眼簾,毫不猶豫地買了兩包,心頭放鬆,接著便往戶外參觀去。
在領路人的帶領下,我們沿著草皮走上屋頂,遠眺彰濱工業區與慶安水道的風景。回望來時路,望向大肚溪口,那座「海中小屋」依舊靜靜佇立。周邊海域是伸港螻蛄蝦繁殖保育區,緊鄰台灣招潮蟹的故鄉;後方的巨大煙囪則是與大肚溪一水之隔的臺中港。
這趟海線之旅,從臺中到彰化,不僅見識了臺灣中部海岸的自然之美,也隱約感受到生態危機與漁村的凋敝。站在巨大的風車機組下,我驚覺自己對風力發電的認識竟如此淺薄。風車運轉時發出的咻咻風切聲,對附近居民有何影響?對飛禽生態又造成什麼樣的改變?許多陌生的事物,更多待解的疑問,就在這段旅程中悄然浮現。我心底,默默地萌生了探究的念頭。
回家後,查找風力發電的原理,才發現:「風力過強時,風機反而會因負荷過重而停止運轉」,糾正了我原先「風越大越好」的誤解。這下子,真有得探究了,或許下次旅程前,我該先做點功課。(何青蓉,2025.8.30)
覆蓋太陽能板的停車場 |
慶安水道水上活動一景 |
自然生態教育中心內部展示一景 |
自然生態教育中心建築外觀一角 |
368小百科
伸港鄉(第70鄉鎮)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