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2日 星期日

探詢城市之美:高雄中都濕地一遊

        這一年多以來,我經常從願景橋沿著河西一路愛河邊步道慢跑,越過中都橋,再沿著同盟路跑回願景橋,與中都濕地總是錯身而過。前天傍晚一時興起,停下腳步彎進中都濕地,在吊橋關門之前略窺濕地風光。昨天一早專程造訪,只因發現在都會市區內竟然有三座吊橋,且離我家才公里左右,大大驚艷。

園區內有各種紅樹林,跟我原先的認知有落差。之前將紅樹林等同於水筆仔,哪知還有紅茄苳、細蕊紅樹、紅海欖、海茄苳,以及欖李等都是。解說牌中還提到半紅樹林,是指有些植物可以從陸地生長一直到潮間帶但沒有呼吸根或胎生苗,如草海桐、苦林磐,穗花棋盤腳。第一次在屏東墾丁見到穗花棋盤腳(水茄冬仲夏夜開花宛若煙火,那時覺得很稀奇,之後在凹子底森林公園、高師大都見到了,顯然它還蠻喜歡為大家帶來絢麗。

回到中都濕地公園,路癡的我走在草原上遠離林紅樹林區,那真是超乎想像,截然不同的生態卻比鄰而居。趕忙看路標找方向,啥麼,美都路?有點迷失,只得跨過草原朝樹林方向前進,尚好沒多久見到不遠處熟悉的百年古蹟--唐榮磚窯廠的煙囪。放下心來沿著紅樹林外圍繞了一圈,竟然也能走到前晚的入口處。

踏上吊橋,這回一點也沒心驚膽跳,雖然吊橋依舊每次僅能八人行走,不容擦身而過。不久,安穩的橋突然有點搖晃,直覺後面有人。之後,在下一座吊橋前我讓她超前,果然一個人走吊橋反而安穩,沒有共振之故。在最後一座吊橋前,我也如是做,等前方的人跨到地面才踏上橋,感謝橋另一端的人也如是讓路,相互體貼。

       下了橋,仔細觀察四周地景,恍然大悟這三座橋準是為了保護濕地特地高架而設,讓人可從不同角度欣賞濕地,又不破壞濕地生態。貼心最美,生活在這樣的城市還真幸福何青蓉,2022.10.02)。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