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郵差送來禮物,是台南社大土道公民寫作社出版的《以筆喚公民:公民寫作的故事》套書(註1),才想起我曾為它寫序--〈果然公民寫作是實踐的存有〉。來得正巧,我正在回顧2016年所做的事情,發現這一年不斷地在寫作。
前幾天才完成《成人學習與教學》的教科書四個章節(註2 ),大大地鬆一口氣。雖說寫的是自己教學的主題,但是那過程還真艱辛。八、九個月來,每個週末都在寫。每篇文章構思時,都經歷渾沌的焦慮,並招來腸胃的抗議。好不容易架構出現,著手進行時,順逆情境交錯。順的時候就是多年來撰寫的讀書摘記一下子都派上用場。那一刻,好感恩大學時代歷史系的訓練,還有電腦的發明讓這些摘記得以保存。
然而不得不承認,過去的閱讀是有疏漏的,只好硬著頭皮努力閱讀補足。到高師大這麼多年,從來沒有如此頻繁地借書。感激高師大豐富的藏書!為讓每個章節有同等的深淺度,有些內容必須割捨;相較於撰寫研究論文,撰寫教科書必須面面俱到且不能率性而為,那真考驗我的習性。
過程中有時不免自問:為什麼要這麼辛苦?我又不缺教科書。當初只因看到國內成人教育領域缺少適當的教科書,學生的學習流於片段;成人教育系所少,一般出版社對這領域論著興趣不高,好不容易國立空中大學願意出版,機會難得,可讓成人教育傳承下去呀!
不敢說:「求仁而得仁」,然而如同土道公民寫作社的指導老師吳茂成所說的:「生活與寫作是一連串的實踐存有」。書寫過程就像一扇門,突然打開,迫使我真誠面對看似熟悉的教學主題與習性。時值期末,格外能體會到學生產出論文的痛苦,渾沌期固然難捱,看不到盡頭最為辛苦。但是耐心以對,路是人走出來的,除非自己放棄。這一點省思很想提供學生們參考。還有,論文撰寫過程中累的時候,回顧初衷,想想許多人都曾經歷這樣的過程,這就是存有。
當然更推薦這套《以筆喚公民:公民寫作的故事》給大家,閱讀書中那些看似小卻大的故事,感受作者們以筆作為社會參與的工具,多美!借用其中一位作者吳坤峰在《那一片向晚的天空》書中的話:「老,另一種熟成,需要不同的步伐與看見」,各樣的書寫何嘗不是「生命的另一種熟成」!2016年倒數計時之際,期許與大家一起堅定又溫柔地迎接2017年的到來(何青蓉,2016. 12. 31)。
註1:台南社區大學土道公民寫作社出版的套書《以筆喚公民:公民寫作的故事》(2016)共有10冊,分別為《土魠餘》/林淑卿、《向著陽光,生活裡的花季》/藍藍、《那一片向晚的天空》/吳坤峰、《孤獨?我不》/芽米、《堅韌而生,台南的長女》/苓雁、《說吧!塵事》/少女耆老、《說故事的鐵支路》/陳宜伶、《學習是無礙的青春》/碧海、《離地的象》/徐詩沛,及《饅頭阿嬤學寫作》/董育嫻。
註2:《成人學習與教學》撰稿團隊包括李瑛、方顥璇、釋見咸、方雅慧、徐秀菊,及我。感謝成員一起努力和國立空大的支持,本書預定於2017年9月正式出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