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過埔里入仁愛鄉一路攀爬,還沒有太多的感覺,只覺得周圍景觀有點不一樣,山勢越來越陡。入人止關隧道,微光灑進,才發現是個明隧道,是為防止土石崩落,還有二個呢。台14線埔霧公路速限40公里是有道理的,銳角轉彎,險峻異常。
人止關位於台14線74.47K,當地眉溪流經於仁愛橋至大觀橋的河段形成峽谷,地勢自成天險,因清代令禁漢人上山止步而得名。從此,人止關成為漢人與原住民分野之處。日治初期(1902年4月29日),居住在人止關兩側崖壁上的賽德克族,為守護自己的領域,倚仗天險擊退日軍,該戰役史稱「人止關之役」(引自維基百科)。
此行屬偶發。出發前二天剛好看到電視節目,介紹莫那·魯道和霧社事件,於是旅途目的地大𨍭。說來汗顏,如果不是賽德克·巴萊影片,我還真不知道霧社事件。對於霧社印象更是模糊,反而知道廬山溫泉,卻未曾將兩者連在一起。於是當車行接近廬山溫泉區,先是看到路邊地基被掏空的立體停車場,接著則是宛如末日的飯店廢墟,河床上泥沙堆積、半掩在土石中的建築。當下找不到停車地點外,更懷疑莫那·魯道紀念碑是否仍在?
姑且一試吧!打開導航,忐忑不安地踏上廬山吊橋,雖然底下河床早已被泥沙淹塞。連派出所都撤守了,路徑旁只剩少少幾家山產店和飯店苦撐著,尚好,指向莫那·魯道談判處、莫那魯道故居、馬赫坡古戰場的路標仍存。終於,踏上馬赫坡步道,顧不得行前閃了腰,一路攀爬將近40度的斜坡。終於、終於、終於,見到莫那·魯道紀念碑,靜靜佇立在由兩隻石雕猴子守護的階梯上方平台上。
滄海桑田,對照不遠處淤積的河道與殘破的飯店,此處反而顯得寧靜異常。廬山溫泉,舊稱富士溫泉,水質清澈,可飲用亦可沐浴。水溫58-98℃,係為中性碳酸氫鈉泉,屬中央山脈板岩區的變質岩溫泉。1960年代工業技術研究院能源礦物所探勘發現:此溫泉區的儲水層位在廬山層的逸峰砂岩段和眉溪砂岩破碎帶(引自維基百科)。
2008年9月,辛樂克颱風重創廬山溫泉。2011年3月,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調查發現:廬山北坡母安山只要雨量超過800毫米,就可能嚴重位移,爆發嚴重災情。2011年6月初,南投縣政府決定斥資20多億賠償金集體遷村,要全部搬到36公里外的埔里鎮福興里。2012年5月31日,縣政府公告廢止廬山溫泉區。2023年8月4日,卡努颱風帶來超大豪雨,掏空立體停車場下方邊坡地基(同上)。
重溫霧社事件,遙望將近一個世紀前1930年(昭和5年),當時居住此地的馬赫坡社原住民,因不滿日本人的高壓統治,由頭目莫那·魯道,率領賽德克達雅群各部落聯合起事,襲擊由日方建立的樣板聚落霧社,趁霧社小學校舉行運動會時襲擊日本人。事發後,日方調集軍警,以飛機、山炮、毒氣等武器強力鎮壓。莫那·魯道飲彈自盡,參與行動的各部落幾遭滅族,數百位族人寧死不屈集體自縊,餘生者則被日方強制遷至川中島,即今南投縣仁愛鄉西北端的清流部落,集中居住與管理(引自維基百科)。
昔日戰爭慘烈,原住民部落幾遭滅族,餘生者被迫遷村,與今日此地重創於天災,集體遷村,都直讓人心酸。偶入歷史現場,慟,天災人禍的可怖;喜,仰望前人的足跡、構築對於霧社人文、歷史和地理的認識,旅行大轉彎是值得的。(何青蓉,2024.12.19)
368小百科
仁愛鄉(第37鄉鎮)
仁愛鄉位於南投縣東部,北鄰臺中市和平區,東鄰花蓮縣秀林鄉,東南端接花蓮縣萬榮鄉,南鄰信義鄉,西鄰魚池鄉、埔里鎮和國姓鄉,為全臺面積第三大的鄉鎮市區。全境地處中央山脈之上,境內地勢高峻陡峭,觀光事業發達,著名景點有合歡山、清境農場、奧萬大國家森林遊樂區、霧社事件餘生紀念館(在清流部落)等。
居民以賽德克族為主,日治時期最大規模的原住民抗日事件—霧社事件發生於此。1950年外省移民隨著政府軍隊從泰緬邊境遷入仁愛鄉清境地區(主要在今日榮興村和大同村北半邊),開墾高山農場,建立眷村,當時該部隊主要為雲南省人,其中也有雲南的少數民族擺夷族人,所以也替該鄉引入雲南擺夷文化(引自維基百科)。
引自維基百科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