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6日 星期二

初識鹿草鄉一、二


      提到「鹿草」,想到鹿吃的草構樹(楮樹)。這回去嘉義縣鹿草鄉的確看到許多構樹,但似乎不是重點,反而因為去了一些宗祠與廟宇,方才略識鹿草鄉的歷史。

南陳宗祠見證了鹿草鄉的開發史。與其說這是座宗祠,不如說是地方的信仰中心。宗祠中間前殿神房內供奉觀音佛祖、天上聖母、池府千歲、福德正神、二王千歲等諸神。左邊次間懸掛陳氏開台祖陳立勳油畫像及新聞剪報等。右邊次間則有先人畫像、南陳宗祠碑記、南陳派巡禮記與在中國大陸原鄉發祥地諸多照片等。

仔細閱讀才知,南陳派始祖為陳忠、陳邕父子,736年在唐朝為官,因得罪權貴,被謫入閩,舉家遷居於泉州府惠安社,再遷至漳州府南驛路,並立家譜創堂號為南陳派。開台始祖陳立勳係隨隨鄭成功於1661年來到台灣,為鹿草四大屯墾首之一。

清領之初,陳立勳因為獻納軍資有功,清廷賞他開墾大槺榔東頂保(雲林縣北港鎮及水林鄉東北部)的業戶權。陳立勳以入墾雲林北港為起點,漸往南移,至現在的後壁區下茄苳,最後定居於鹿草鄉的山仔腳。

由此可知,陳立勳擁有相當廣大的田地,至於有多大?鹿草人流傳著一個跑馬劃地故事:話說鄭成功體恤陳立勳大元帥的辛勞,特賜一匹寶馬,並准放三天休假,在度假之後告訴他:「凡是你這三天所經過的地方都歸你開闢管轄,准你收租。」(早知如此,休假時可要多跑一點路,當年陳立勳應該也會如此想吧!)總之,陳立勳的田地範圍包括現在的嘉義縣鹿草鄉、六腳鄉,及雲林縣水林鄉、北港鎮等,而今日北港朝天宮就是始於陳立勳所捐的地。

圓山宮,也是一座地方信仰中心,信奉「王孫大使」,祂是鹿草的四大墾首陳立勳、陳允捷、林龔孫、陳國祚從大陸渡海來台時隨身供奉的守護神。恕我寡聞,第一次參拜。王孫大使謝聖賢,原為宋朝王侯子弟,13歲時與一隻心愛的獵犬雲遊四海,有一天來到福建省泉州府同安縣安仁里為民除害。當地居民為感念祂,興建了鳳山宮,後來宋朝天子封之為謝府元帥。北宋末年,謝府元帥號令神兵,打贏番邦,被南宋朝天子高宗策封為王孫大使。這引發我對於人晉身成神事蹟的好奇心,未來走訪臺灣各鄉鎮時多了一個觀察重點!

話說回來,究竟「鹿草」鄉名怎麼來的?鹿草鄉舊稱「鹿仔草」,維基百科指出兩種說法:其一 本鄉先民入墾時,見楮樹遍佈,臺灣府志記載,楮樹即鹿仔草,枝葉為鹿所嗜,此地因而稱「鹿仔草」。其二,鄭成功復臺時,本地鹿成群於田間食草,故稱本地為「鹿仔草」。兩說很類似,又不大相同,真不知「鹿」或「草」熟為主,熟為客?(何青蓉,2024.11.26

368小百科

鹿草鄉

鹿草鄉位在嘉義縣的西南方,是嘉南平原八掌溪畔的典型農村聚落,總面積約54平方公里,共有15個村,人口約15000人,居民大多為閩南族群,根據2011 年資料統計65歲以上老年人口高達27.54%,為全嘉義縣之冠。本鄉東與水上鄉接壤;西鄰布袋鎮及義竹鄉;西北與朴子市相連;南以八掌溪為界與台南市後壁區菁寮社區相對;北連太保市,與故宮南院為鄰。(引自鹿仔草鄉土行踏新版》,鹿草鄉公所網站)

嘉義縣

嘉義縣古名「諸羅縣,源於平埔原住民洪雅族社名之譯音,後因爆發林爽文事件,1787年清乾隆皇帝以「嘉其死守城池之忠義」之旨,下詔易名「嘉義縣」。本縣東與南投縣、高雄市相接,西瀕臺灣海峽,南以八掌溪臨臺南市,北隔北港溪、石龜溪接雲林縣,境內並環繞嘉義市全境,北回歸線通過縣境南部。縣治位於太保市,縣內轄有2市、2鎮、14鄉(含1個山地鄉),共有18個鄉鎮市。

嘉義縣地處嘉南平原,為重要農業產區,沿海地區為重要漁業產區。日治時期嘉義鄰近阿里山森林,以木材加工業與林木進出口貿易闖出名號,為方便運輸木材資源,以嘉義市為起點興建阿里山森林鐵路至阿里山。地方特產方面,有東石、布袋漁港的蚵仔、蝦子及各類海魚,以貝類西施舌最為珍貴。還有民雄的鵝肉、鳳梨酥、金桔果醬,新港歷史悠久的特產新港飴、笨港餅,高山茶以阿里山茶聞名海內外。文化活動上,每年度均有推展配天宮賞燈花、鄒族民俗戰祭Mayasvi、阿里山花季、瑞里紫藤花季、東石漁人碼頭海之夏祭、鄒族小米收穫祭、布袋謝鹽祭、阿里山日出印象音樂會等年度例行節慶活動。(引自維基百科

取自嘉義縣政府網站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