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3日 星期五

話、畫憶端午


       端午節是個充滿故事與記憶的日子,小時候到這時節家裡粽葉飄香。早幾天母親就會清洗、晾乾粽葉,並備妥一綑綑細繩;事先浸泡糯米、炒出豐富的餡料。好學的母親,對於粽子不同的餡料和做法都會仔細琢磨,光就米是否事先炒過就嘗試過不同的做法,只可惜當年我只顧吃沒問也沒學。

這一天,母親總不免買來桃子和李子,並說:「桃仔肥,李仔瘦」,提醒我伸手之前停一下想吃哪種比較好。還有,餐桌上也會出現一些固定的菜餚,炒長豇豆和裹麵皮的炸茄子,母親會說:「食茄才會𪁎趒(音 tshio thiô),食豆食佮老老」(台語),意思是吃茄子精力充沛,而吃長豆則可長壽。跟著這些俗諺長大,才知道原來這些食物都是當令的蔬果,而母親的炸茄子應該是為了引起小孩對茄子的共鳴。

現今在台灣一年到頭都可吃到粽子,儘管如此端午節吃粽子的習俗仍在。雖然我並非特別愛粽子,偶爾也不免俗在端午節時買幾顆,感受一點過節的氛圍。相較於赴美國讀書時,有一年端午節我滿街找粽子遍尋無獲,孤寂與失落感湧上,真是很大的反差。

       今天早上記憶直現,想怎樣讓端午較有味道?沒本事炊煮粽子,用畫的總可以吧!取出冰箱內的長豇豆、茄子及粽子,就這樣我聚精會神地畫了起來。不多時冷凍的粽子冒汗、疲軟,催促我下筆要快,不得已只好先將它放回冷藏室,尚好長豇豆和茄子挺我過午。雖然晚一點進中餐,茄子沒來得及炸,不過它們配合度高可口沒話說,雖已變身菜餚倩影猶存,果然讓端午節多了一點味道何青蓉,2022.06.03)。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