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1日 星期五

平溪線遊記:雨中綠意,心中暖意


      
平溪線從新北市瑞芳出發,一路穿山越嶺,串起了猴硐、三貂嶺、大華、十分、望古、嶺腳、平溪,直到最末站菁桐。細雨灑落、青綠盎然,擋不住四方來客。

早晨八點多從臺北出發,抵達瑞芳後在街頭閒晃,嚐了名產龍鳳腿小吃,巧遇一群夏令營孩童,老師們一口氣幫全員採購,攤販想必喜出望外。

十點轉搭平溪線。車過大華,靜默的山巒熱鬧起來,房子、商店簇擁著狹窄的鐵道,十分站到了。下車後才知居然可在鐵道上放天燈、嬉戲——猶如幾天前在Youtube影片中看到的越南河內街道奇景,鐵道緊貼老市區街道建築,居民在上面散步、擺置桌椅,火車來前瞬間全部撤離,人與鐵道竟能如此和諧共處。

先用毛筆在天燈四面題字許願,燈隨燃火緩緩升空。天燈,又名「孔明燈」,相傳為三國時代諸葛亮所發明。平溪放天燈的傳統源自清朝道光年間,居民不堪盜匪作亂騷擾聚落避難山中,留守的村民施放天燈報平安。今成祈福象徵,也是全臺唯一合法施放天燈的地點。

老街販售美食和各式紀念品自不在話下。接著,我們循人群穿過老街,過四廣潭吊橋和觀瀑吊橋,前往十分瀑布。吊橋下是壺穴地形、煤礦運道的痕跡,瀑布依舊晶亮奔流,只是少了記憶中的磅礴——難不成巧被前幾日颱風捲走?

十二點半趕上下一班車繼續前行。午後的平溪雨間歇地下著,老街略顯清幽。在一間在地小館用餐,初嚐珠蔥炒蛋,入口細膩鮮嫩,才知珠蔥是平溪和石碇代表性蔬菜,葉身纖細筆直、色澤翠綠,適用於炒、煮、烤、炸等料理。

甜點是老街十字路口的阿吉嬸芋圓,Q彈芋圓、地瓜圓,配料豐富,份量足、價格親民,吃得滿心歡喜。

最後一站是菁桐。木造老車站靜靜矗立,昔日運煤重地今成文化古蹟,對面洗煤場變身咖啡館。右側鐵道故事館門口佇立著大郵筒和臺鐵公仔,窗臺展示著懷舊票券,「十分幸福」特別吸睛,看著不禁思索:「幸福」在哪裡?「十分幸福」距離有多遠?

左側礦業生活館是臺鐵員工宿舍重新整修而成的,訴說平溪因煤而興衰的歷史;「一見.菁桐古美術生活」私人美術館原為臺陽礦業平溪招待所,日式木造老宅及其園林空間幽靜地坐落溪谷旁,見證那段黑金歲月的輝煌。

傍晚回程,卻覺此行才剛開始。十一站的平溪/深澳雙支線一日周遊券,我只走了三站——瑞芳其實還未真正造訪,平溪也仍藏有太多未竟的故事。再接再勵,我如是提醒自己。(何青蓉,2027.7.11


平溪老街雨中散步

368小百科

平溪區(第65鄉鎮)

本區為基隆河的發源地,基隆河上游貫穿全境,其間大小瀑布成群(維基百科)。本區位於新北市之東北方,東與瑞芳、雙溪相接,南與坪林毗連,北和基隆、汐止為界,西則與石碇相鄰。全區溪流遍佈再加上臺灣不斷的造山運動,形成了許多具有特色的地理景觀,其中以瀑布群、壺穴等尤具特色(平溪區公所網站)。

本區昔為凱達格蘭平埔族的活動地。清領時期,漢人開始移墾,因為地理環境之故,漢人多先居於南港或汐止,之後來到平溪,散居於丘陵、河谷地,除了稻米種植外,並以種薯榔及大青為業。清領末期,煤礦業於本區興起,1918年﹙日治大正7年﹚,當時礦業龍頭顏雲年先生創立台陽礦業株式會社,全面開採本區煤礦,並投下巨資開闢平溪線鐵路,使本區進入發展的蓬勃期,形成現今的平溪里、菁桐坑,及十分里聚落。1970年代隨著礦坑逐漸停採,本區人口大量外移,盛極一時的礦業城市又回復到以農為生的鄉村(同上)。

取自維基百科


2025年7月7日 星期一

穿梭在地理歷史之間:泰安鐵道文化園區觀後感


        后里賞花後,車行安眉路上,巨大的高架橋墩現前,兩排樹木擁護著比它們高大的水泥橋墩,形成絕妙景觀。我們到了西部縱貫線舊山線,這一段鐵道從三義、后里到豐原路段,係為「新山線」完工後,最晚一段也是里程最長的廢止區間。

不遠處,舊泰安車站變身為泰安鐵道文化園區。這座車站始建於1910121日設立的「大安溪信號場」,191271日升為車站,1920年改名為「大安」。1935年新竹臺中地震後,原木造站房毀損,重新改建成混凝土建築,並在車站的後方設立地震復建紀念碑,重建後的站房形式與造橋車站雷同。1937815日營運再開,195531日改為「泰安」(維基百科)。這點醒我「泰安」源於「大安」,往北大安溪在望,是臺中市與苗栗縣的交界,挺好記的。

舊山線於1998924日停駛後,這裡遺留著鐵軌清晰地記錄下火車快慢車如何在此會車的軌跡。主線與側線平行在月臺的兩側,主線又分兩軌。不遠處主線與側線呈Y字合而為一。陽光下黑褐色鐵軌閃耀著ㄧ股堅毅承載著歲月的痕跡,被綠蔭所圍繞。傍山老樹叢下,矗立的石碑上刻著1935年(日治昭和10年)地震後鐵道興建的歷史,磚紅龍騰斷橋頓時鮮明的從記憶躍出。

取自國家文化記憶庫
        魚藤坪橋工程於190761日完工。該橋梁位於縱貫線最陡、施工難度最高的路段,通車後成為臺灣總督府鐵道部時期海拔最高、跨距最大的鐵道橋梁。魚藤坪斷橋又名龍騰斷橋,位於苗栗縣三義鄉龍騰村,結構為磚造、鋼鈑梁及桁架梁混合型式的橋梁,是1900年代臺灣在工程技術的代表性結構物之一(同上)。

1935421日,臺灣中部發生大地震,新竹州、臺中州地區遭受嚴重的震災,造成此區隧道、橋梁和鐵軌損毀至鉅。魚藤坪斷橋也在此次地震中遭到毀損,成為一座斷橋(同上)。

1980年代,因應臺鐵列車業務擴展,開始雙軌化工程。三義至豐原間路段為縱貫線險峻難行之最,穿過不少丘陵與河川,坡度大彎道急,原線雙軌難度高、限制多,因而在雙軌化工程中大多改線。「新山線」大致西移,截彎取直後比原線縮短4公里,坡度與曲線也改善許多,異地另設新泰安站,1998923日完工通車(國家文化記憶庫)。

后里行,仰望巨大的橋墩,從舊泰安車站串到龍騰斷橋,從舊山線連結到新山線,不僅對臺中線鐵道(即山線)更有感,其地理歷史更活了起來。(何青蓉,2026.7.7

舊泰安車站體

舊泰安車站內部一景

舊泰安車站內展示/險峻的鐵道照片

閃亮著歲月軌跡的舊泰安鐵道

閃亮著歲月軌跡的舊泰安鐵道

臺中線震災復興紀念碑

368小百科

后里區(第63-2鄉鎮)

后里區位於臺中市北部,古稱「 內埔」,屬於土著拍宰海族(Pazeh)岸裡舊社群之地域。后里地名的由來,可意指開發初期漢人創建村落於麻薯舊社的背後,即代表後庄的意思,所以才得此「后里」名稱。1950年成為臺中市內埔鄉,後因與屏東縣內埔鄉同名,1955年改稱后里鄉,2000年縣市合併改稱后里區(引自后里區公所)。

本區位於臺中市北端,北隔大安溪,和苗栗縣相接;南隔大甲溪,與豐原區、神岡區相臨;西連月眉山與外埔區為界;東以埤頭山與東勢區為鄰。境內地勢平坦,為后里台地的主要部分;五分之四的面積屬於台地地形,另外五分之一為丘陵地形同上)。
取自臺中市政府網頁


2025年7月5日 星期六

外埔忘憂谷:瞬間畫現

      后里賞花後,領路人問:臺灣哪裡稻海最美?臺東池上!領路人說:帶你去一個媲美池上的地方。

話說稍早在后里賞花時,大概是一路緩上,不覺得已經身在后里台地。直到去望憂谷路上,上了台地的三崁路,觀察周圍的稻田,明顯地感受到地形層次分明的變化。原來外埔是屬於河階地形,地勢由東南往西北漸次下降。外埔人稱一個河階為一崁,於是有了二崁、三崁,四崁等地名。

這引起我對后里台地的興趣。原來后里台地是大安溪、大甲溪兩溪下游間所夾的長方形台地。東緣高度270公尺,西緣在大甲東側高約100公尺。

車在小路上蜿蜒上下,見車窗外稻穗纍纍,我拿起手機探頭拍照,領路人說:美景還沒到呢!車子忽然停在山路邊上,前面還停了好幾輛,我心想:這鐵定是熟門熟路的人才找得到的地方。跟著領路人走入平凡的山徑,坡上竟然是一片梯田,但那還不是目的地。小心地跨過水圳,走過田埂,去到斷崖邊,已經有人拿著大砲相機往下照。天啊!真美!

阡陌縱橫,錯落有致,金黃、翠綠稻田夾在山谷和溪流之間。忘憂谷位於外埔溪底路,此刻我們居高臨下縱覽無遺。領路人指著一塊已收割的稻田說,再晚幾天大概稻田都收割了,我們來得正是時候。真的如此,收割過的土褐色田地正好襯出周遭綠意深淺有致,直可入畫。廣袤田地中完全沒有電線桿,一點不單調,一間農舍被綿密的草綠所圍繞,如畫龍點睛般矗立在一角,完完全全就是一幅畫,自然天成。

下到溪底路,瞬間我們彷彿入畫,車徐行在田間路上,一旁稻稈挺立,藍天下,稻穗飽豐盈。興奮之心如同稻稈昂揚,飽足之情宛若稻穗拼命點頭,果然是中部版伯朗大道!(何青蓉,2026.7.5

368小百科

外埔區(第64鄉鎮)

外埔區位於臺中市西北方,介於大甲溪與大安溪之間,北接苗栗縣苑裡鎮,東與東南鄰后里區,南隔大甲溪與清水區相望,西與西北鄰大甲區。地形屬於河階型,由於外埔區居后里台地,各台地面交界一帶,地勢高低落差,成為階崖,故有多個以「崁」、「崎」為名的地名(維基百科)。

外埔區區名由來有數種說法,一說為當地位於外方(西方)的荒埔平地,與內方(東方)后里區的括稱「內埔」相對應;一說為日治時期將今后里區統稱為「內埔」,在其西邊地區括稱為「外埔」,即將鐵砧山以東的埔地,以其在西側且首先開發的大甲平原對應為「外埔」;一說為因當地屬河階地形,其中較高崁的地區因早期灌溉不便,開發不易雜草叢生而稱為埔地,其後開墾過程中經該圳灌溉始逐次形成聚落(同上)。

引自臺中市政府網站


2025年7月3日 星期四

后里賞花趣

葉片像不像熊爪呢?/熊童子

       炎炎夏日哪裡是休閒的好去處?領路人說:不如賞花去。有道理,有花的地方就有清涼!

車行在臺中市后里區的三豐路上,是省道臺3線從豐原到三義的路,我們沒有去中社觀光花市,而是去了附近的萌芳花卉農場,規模小很多,不收門票,大部分在室內。農場種植了許多蕨類植物,如整面牆的鹿角蕨、兔腳蕨,頗為壯觀。各種蘭花,如石斛蘭、蝴蝶蘭、文心蘭五彩繽紛。仔細觀察某些蝴蝶蘭的顏色有點怪異,如粉紅和粉藍各半瓣,領路人解說那是染色的結果,還真開了眼界。

這一路,我嘗試記下各種花卉名稱,第一次認識到可愛的熊童子,葉片肥厚如熊掌,並見識到號稱墾丁肉粽/恆春大肉粽的棋盤腳果實。吊竹草是我原來就認識的,但僅知其英文名字俗稱:Wandering Jew,事後花了時間比對,終於知道其中文名稱。捕蟲草是小時候教科書上的植物,經過這麼多年再見面有那麼一分親切。每次逛農場總是設法多認識一些植物,希望一回生兩回熟。

回程路上領路人考我:為何這裡適合種花?我傻眼了,怎麼知道?「這裡一邊是后里台地,一邊是火焰山,通風良好之故,最適合種花,溫差雖大,反而因這樣的地形,能維持一定的濕度」。領路人接著說「拜山風、谷風之賜,種植花卉不能悶在裡面!」,果然有道理,遠遠火燄山一路向我們招手。難怪后里有「花卉之鄉」的美譽!(何青蓉,2026.7.3

棋盤腳果實/恆春大肉粽

超大的鹿角蕨
可愛的熊童子

吊竹草
詭異的蝴蝶蘭

368小百科

后里區(第63鄉鎮)

后里區位於臺中市北部,古稱「 內埔」,屬於土著拍宰海族(Pazeh)岸裡舊社群之地域。后里地名的由來,可意指開發初期漢人創建村落於麻薯舊社的背後,即代表後庄的意思,所以才得此「后里」名稱。1950年成為臺中市內埔鄉,後因與屏東縣內埔鄉同名,1955年改稱后里鄉,2000年縣市合併改稱后里區引自后里區公所)

本區位於臺中市北端,北隔大安溪,和苗栗縣相接;南隔大甲溪,與豐原區、神岡區相臨;西連月眉山與外埔區為界;東以埤頭山與東勢區為鄰。境內地勢平坦,為后里台地的主要部分;五分之四的面積屬於台地地形,另外五分之一為丘陵地形同上)

引自臺中市政府網站


2025年6月19日 星期四

活出自己—在成功的殿堂與失敗的亂流之中

       這是一個對自己很忠誠的人寫的關於自己中年轉化的書。從重視效率導向之時間管理,轉向細緻地觀看內心的能量管理。不容易做到,尤其作者是一位企業家,一直力圖在商場上證得一席之地。

欣賞書中與兒子的壯遊之旅40天徒步環島期間父子的對話(pp.208-209):

有一天他(兒子)問我:「為什麼要學數學?我的數學很不好,學數學根本沒有用啊,就用計算機好啦。反正現在電腦那麼方便,幹嘛學心算跟背九九乘法?」

「數學其實是你跟這個世界溝通的工具,因為全世界的人都用相同的數學符號來溝通邏輯,總不能你說你要付的錢的數字跟賣家理解的相差十倍,所以數學其實很重要,而且你跟人家談生意的時候,只要展現出你的數字觀念很敏銳的話,對方就不敢看不起你。」

「可是那些很困難的calculus(微積分)根本用不到啊。」

「非常同意,爸爸以前也曾經覺得很困惑,我學的那些很難的calculus在真實生活完全用不到,但那是要走上尖端科技的基礎教育。不過你如果對那方面沒興趣的話,是可以不用把微積分看得太認真,反正那還是好幾年以後的事,你可以十六歲時再決定你喜不喜歡微積分。」

「那爸爸,你覺得我該不該去學校上課?」……

十二歲的兒子其實是不想上學,想去做生意。

「嗯,那我想要回去學校上課了,爸爸你陪我一起把學校的數學功課寫完好不好。」

作者是愛自己的,但不沉溺於過往的成功和失敗,並能用開放的心,幫自己找到出路。讀別人的經驗,學自己的功夫,很高興讀有此機會,一併分享給大家!(何青蓉,2025.6.19

李昆霖(2024)。當我不再像自己時,我終於活出自己。臺北市:城邦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