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11日 星期三

開一扇窗,認識臺灣:「南方.島嶼.人文」觀展後感

        中央研究院,不曾想去參觀,但我竟然去了,不過並非在台北南港,而是南部院區,就在臺南歸仁區的高鐵特區。

先說念頭之始。話說有一天我在網路上發現中研院《研之有物》電子報,目的在從事知識白話文工作,將嚴肅艱澀的學術論文,轉譯成親近易讀、活潑又不失專業的科普報導,讓研究成果走入社會大眾的生活中,理念與我非常接近,繼而發現了這個展覽:「南方.島嶼.人文」,中研院南部院區檔案首展。

       這展覽有三大主題:「福爾摩沙縱橫行」、「島嶼臺灣特有種」,及「文藝壇國真善美」;展出的手法結合科技,五感具足。「福爾摩沙縱橫行」展出荷蘭人到臺南建城後,臺灣人乘風破浪,參與世界舞台的故事。展區內一張張臺灣地圖錯落陳列在藍色展牆上,被海洋環繞,耳邊隱約響起海浪拍打聲。

一張 1946 年超精緻的〈臺灣鳥瞰圖〉引我注目,顯示日治時期臺灣的觀光產業已有放眼海外市場的企圖。這張臺灣旅行社繪製的觀光地圖,以英文標示主要地名、部分山岳延用日治時名稱,並用可愛插圖描繪各地物產與景點,包括艋舺龍山寺、南投日月潭、阿里山小火車、高雄木瓜與鳳梨,以及花蓮太魯閣等。

「島嶼臺灣特有種」展區內,展出曹永和院士的〈近世臺灣鹿皮貿易考〉手稿,深化我之前去臺南安平、嘉義鹿草等地參訪,對於鹿皮在臺灣發展史中地位的理解。眾所周知,臺灣有著豐富的物產與熱帶水果,它們獨特的氣味聞過難以忘懷。展場因此特別設置了聞香區,讓觀眾用嗅覺猜猜看,是哪三種水果讓日治第18任總督長谷川先生難以忘懷?香蕉當然是其中之一。

香蕉自清代傳入臺灣栽種,日治時期培育改良後,香甜可口。日本三大製菓商之一的新高會社,抓準商機研發出香蕉口味牛奶糖,成為臺灣名產伴手禮。在郭雪湖著名的《南街殷賑》畫作(複製品)中,除讓人遙想當年迪化街的繁榮與熱鬧外,更可看到迪化街上醒目的「新高バナナキャラメル」(新高香蕉牛奶糖)招牌,直叫人想吃。

「文藝南國真善美」展出1930 年代的臺灣藝文沙龍。多幅臺南名勝古蹟畫作複製品:郭雪湖的《赤崁樓暮色》、劉啟祥的《孔廟》、陳澄波的《新樓風景》、顏水龍的《熱蘭遮城古堡》等被集中展出,彰顯畫家們筆下南臺灣特有的風土民情。對於這些畫家我並是不陌生,倒是接下來的展覽開了我一扇窗。

19341935年間,多位留日音樂家返鄉投入巡迴全臺演奏會和震災募款。登台的音樂家有林進生(鋼琴獨奏)、高慈美(鋼琴獨奏)、陳泗治(鋼琴伴奏)、柯明珠(女高音)、林秋錦(女高音)、林澄沐(男高音)、江文也(男中音)、翁榮茂(小提琴),以及李金土(小提琴)。1935年發生「新竹臺中大地震(屯子腳大地震)」,為救助災民、協助重建,臺灣新民報社主辦「震災義捐音樂會」,除集結留日音樂家,並廣邀國內外音樂家展開巡迴全臺募款音樂會,在其出版的《義捐音樂會紀念寫真帳》,詳細記載遍及全臺演出實況,前後 42天,共計30多場。

臺灣,這個物產豐盛的島嶼,獨有的風土、曾有的人文盛況,若沒有研究展示,後人難以知道。觀賞完展覽,我用刻有展品圖案的紀念章,製作了我的明信片記憶。順道在櫃台厚顏地抓了34顆糖果,雖非香蕉牛奶糖,也稍彌補了心中的渴望。(何青蓉,2024.12.11



368小百科

中央研究院南部院區

南部院區於2018511日舉行動土典禮,並於2020921日完成第一階段興建工程竣工。區優先推動農業生技、量子科技、淨零永續、人文社會科學等領域。南部院區整體規劃設計係以營造國際大學城、生物多樣性環境、符合綠建築及智慧建築等永續發展為主軸,以初期建設的「農業生物科技」的特質與精神為底蘊,引導佈局院區的空間發展與環境特色。(引自中央研究院南部院區網站)

歸仁區 第35鄉鎮

歸仁昔為平埔族西拉雅新港社的墾區,舊地在今看東里「楊厝」庄東的「舊社街」一帶。陳、李兩姓在現今「歸仁國小」南側聚墾,因築紅磚蓋瓦之厝而居,故初稱「紅瓦厝」。鄭氏時期將此劃屬「歸仁里」,取其「天下歸仁焉」之意。(引自歸仁區公所網站)

歸仁區是台南市南端的區,位於嘉南平原東南,屬於二仁溪流域所及。東與關廟區為鄰,西連仁德區,南望高雄市阿蓮、路竹兩區,北與永康區、新化區相接。中山路橫貫東西,中正路縱貫南北,交會於歸仁圓環,這也是在南關公路上唯一的一個圓環。龍旗公路的開闢成功,使歸仁成為通往高雄內門、旗山必經之路。同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