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10日 星期三

三重:兩個世界一樣情

       

童年的桃花源

        帶著記憶,我重返新北市的三重。下了捷運臺北橋站,沿著重新路往西行,過了正義南北路交會處,目的地在望。到了大同南北路口,我決定先去逛大同南路菜市場,印象中下雨路面經常泥寧不堪,這次還好僅飄著小雨。即便過了中午,市場攤販依舊活絡,狹窄的路、低矮的房子,留在五、六十年前的樣貌。心裡想著,菜市場依然但是賣菜、賣東西的人是否仍在?

接著,我回頭往大同北路走,刻意不直接去目的地。路旁景物早已全非,僅存部分建築寫著歲月的痕跡。那裡的巷弄我很熟悉,隨意拐入其中的一個巷弄,終於看到昔日的圍牆,當年我就住在那圍牆裡面,只是現在圍牆裡面居然長出一個巨大的建築中華電信三重服務所。

沿著圍牆我走到中華電信門口,看到「重新路三段27號」,悸動到想掉淚,碩大的建築把我完完全全擋在外面,即便進到裡面,就只是客服中心的大廳。當年那個電信局宿舍區,可以自由嬉戲、跑跳的開放空間,完全被包覆在水泥建築裡面。

帶著複雜的心情離開,我繼續找尋記憶去。至少小學不會搬家,找到了正義國小,當年國小破舊的樣子,早被富麗堂皇的門面所取代。記憶中的小店就在附近轉角處,販售塗鴉填色畫紙。當孩子們用色鉛筆填塗繳回後,總是會回去伸長脖子在貼滿圖畫的布告中找尋,期盼看到自己的畫作得獎。童年就在這過程中學習怎麼樣塗色、配色長大。

這次到三重是因為朋友推薦正義南路的空軍眷村三重一村。離重新路三段並不遠,但我竟然今天才知道有這麼一個眷村,真是咫尺天涯。這個眷村去年才改造完成,承載許多當年隨著國民黨政府來臺的空軍及其眷屬的生命故事。

一卡皮箱,行過歲月的阡陌,涉過多雨的海洋,機遇的因緣際會,歲月的萬千風雲,被時代的偶然牽引著,顛躓在生命的地圖」,展示牆上如此敘說眷村居民的故事。搬離三重後的這些年,我換了許多城市居住,也曾獨自提了行李跨過太平洋,雖非時代所迫,移動中許多偶然的牽引開演出來的生命地圖,讓我對於上述的話特別有感。

空軍三重一村所在地早在日治時期即已興建。當時日本人為了守護臺北橋以及臺灣總督府,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興建了發射炮彈用的砲陣地與存放彈藥的甬道,因此這裡也是臺灣唯一擁有砲陣地的眷村。

二戰結束後,1954年由蔣宋美齡帶領婦聯會在這裡建造眷舍,國防部將擁有砲陣地的此處列為空軍眷村。當時居住在這裡的村民,多為防砲司令的尉、士官及將軍。三重總共有六處眷村,僅有三重一村得以全村保留,並於2006年由臺北縣政府公告登錄為歷史建築,作為戰後國軍與其着屬移居臺灣的歷史見證。

介紹中提到三重的水患,的確是我兒時的記憶。戰後因水患與眷村改建,導致眷村裡部分的甬道堵塞,甬道成為小孩躲避被媽媽打罵的秘密基地,孩童們經常在裡面摸黑玩提迷藏、火把探險、提燈籠,與我當年住在電信局宿舍區內躲入防空洞嬉戲還真是沒兩樣。走一趟三重一村,憶起童年生活在宿舍區種種,雞犬相聞,居民互通有無,下午時分媽媽們拉開嗓門叫小孩回家洗澡。閱讀三重一村,儘管咫尺天涯,多了一分同理。何青蓉,2024.4.10

368小百科

三重區

        本區居於淡水河西岸,位處臺北盆地中央,與艋舺、大稻埕僅一水之隔。日據時代,曾是臺北最重要的香花、柑橘等農作物的產銷集散地。那時對岸大稻埕正值茶葉的興盛期,為供應茶商製作香片所需,曾在近三十八公頃的土地上,大規模的栽種茉莉、秀英、黃梔等香花,支援精緻茶葉外銷。「大橋千尺枕江流,畫舫笙歌古渡頭,隔岸素馨花似雪,新風吹上水邊樓」,又「三重埔接二重埔,萬頃花田萬斛珠,榖雨清明都過了,採花曾似採茶無」,這兩詩詞描述的正是三重栽種香花的美麗風光。

        1970年代,在當時省主席謝東閔先生的「客廳即工廠」主張下,三重也全面動起來,小型工廠座落在鄰里巷道間,三步一家五步一間,從事的大多是螺絲、鑄模、點焊、電鍍、車床、塑膠射出等半製成品的工業零件,大規模的產量,撐起了全省機械工業零件的半邊天,也讓三重順利從農業鄉鎮轉型為工業城市。

       196070年代,臺灣開始製作唱片,其中三重南區是臺灣黑膠唱片最集中的製造地。三重曾出現過許多知名的音樂人士。例如:名臺語歌詞家葉俊麟,曾創作超過八千多首文辭優美的臺語歌曲傳唱全臺;又如知名歌手兼作曲家洪一峰,「思慕的人」、「淡水暮色」、「舊情綿綿」皆出自他的手筆。兩人居住於三重時還是鄰居。另外,住在三重中央北路的林禮涵則為知名編曲家,臺灣北部唱片公司的編曲有八成是他的作品。
圖取自維基百科


1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