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13日 星期六

時間是生命的材料

如果我們給時間更多的生命,生命也會給我們更多時間。~柯萊恩

這本《生命的時間學》(註1)談的是時間隱藏的面向,就是那些無法以分秒、小時來測量的現象,包括時間的感受如何產生,以及如何更用心地對待時間。

        作者柯萊恩旁徵博引腦神經科學研究指出,關於感受時間這事情,幾乎大腦所有的功能都參與其中,無論是感官的感覺、回憶與規劃未來的能力、情緒與自我意識,全都一起發揮作用,而這些機制中只要有一樣受損,時間感就會走樣或者完全消失。

至於何謂時間,作者從牛頓的時間觀談到愛因斯坦的時間相對論,直陳不可能有絕對的時間。時間的測量永遠取決於測量或經歷時間的那個人。我們在兩個層面上與時間發生關係,其一為時間的方向,從過去到未來,方向永遠不會顛倒;其二為時間的測量:只有某些事物改變時,我們才會覺察到時間流逝得快或慢。

簡而言之,本書指出:身體和意識測量時間的方式完全不同。生理時鐘會自動決定時間,標準是固定的,是與生俱來的。內在時間則決定於意識,是意識正專注於何事而定。人對時間的感受,是由多項層面組合而成的。注意力和回憶會改變對時間的感知;我們承受的壓力多大並不取決於時間的多寡,而是我們對時間的控制權。

一段時間顯現的長度,取決於我們所接收到的資訊與儲存的記憶有多少。所以,有意識的感知使我們感覺時間比較長,它還能提升情緒,因為大腦負責控制注意力及控制興趣與好奇心的系統是相關聯的。最快樂的時光是我們完全專注在當下的時光。

最後,作者指出:時間是生命的材料。我們必須設定時間記號。意識會創造它自己的時間,跟著它自選的時間記號。因此,找出自己的節奏,去感受與尊重自己內在的時間。並且提出以下六個步驟讓自己與身體節奏、感官與思考的機制配合得更好:

1.     擁有時間的自主權決定自己的節奏。

2.     順應生理時鐘。

3.     保留一份悠閒的興致;讓自己單純只為了活動本身而去從事這些活動。

4.     感受當下:學習讓注意力停留在現在,這也會改變我們對於時間的感受。

5.     學習專注:有意識的注意力無法同時處理兩件事。

6.     列出優先順序;自問「一定得現在做任務A嗎?」,接著問:「你願意接收延遲處理任務A的後果嗎?」

後記:《生命的時間學》這本書躺在書櫃很久,卻無法忘懷文首封面上的精闢短句。不過以我的程度,要完全了解書中引述的諸多腦神經科學和物理學例子和論證是有些困難的,還好閱讀時能理解它的推理邏輯。總之這是一本很另類的書,用科學證據提醒讀者建立新的時間觀,不應受月曆和時鐘支配而應善用之,作為輔助我們適應社會生活的工具。找出自己的節奏,去感受與尊重個人內在的時間。閱讀本書期許自己給時間更多的生命,一併分享給同好。(何青蓉,2024.4.13

1:柯萊恩(Stefan Klein)著;陳素幸譯(2008)。生命的時間學。臺北市:大塊文化。

1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