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10日 星期日

三民區:新舊並呈、時空壓縮之旅

 

出發前特地上高雄市三民區公所網站查看了一下,高雄願景館跳出來,心想這是哪裡呀?仔細閱讀說明才知道,原來是舊的高雄火車站建築保留下來以後改設而成。心想這也好,去了解一下。

捷運下了高雄站,宛如進入另外一個時空,站內幾乎所有的商店都在賣公仔、動漫圖卡等,雖然不是夾娃娃機,但是異曲同工,用抽的,抽一張要價100 元到300元。更誇張的是,商店裡連簡餐都以某些動漫人物命名。

好不容易到了地面層,火車站周邊都在施工當中。沿著路找到原來舊的火車站建築,才發現這座典雅的古蹟被施工中的周邊建築包圍。換句話說,根本是處於關閉的狀態,不得已,只好跨過建國路去南華路逛逛。

之前我就知道這裡是移工聚會的地方。不出所料,抬頭隨處可見印尼、越南商店,招牌寫著多國的語言;「高雄站前南國商圈社區」招牌上更寫著:「這是一個移居者回到了家,而本地人出了國的地方」,門樑上並用各式的語言寫著:「歡迎回家」,讀來頗窩心。

逛完了南華路,走到建國路火車站前,從招牌或賣的東西可以想見,這裡也是許多移工朋友聚集之處。最神奇的是有一家珠寶銀樓竟然在騎樓賣各式各樣的東南亞零食。

走著走,看到了高雄中學,今天是例假日民眾可使用。走進校園,一度時空倒退五十年。高雄中學的建築是紅磚式的,牆上有諸多的標語,譬如「時代考驗青年,青年創造時代」,匾額上面寫著「禮義廉恥」、「倫理、民主、科學」等。最讓我訝異的是我看到「油印室」三個字。布告欄上面寫著「創造戰鬥文藝」下面標示「台語母語櫥窗」;「發揚民族精神」下面的布告欄是「鄉土文化櫥窗」,貼著「狂想展覽會」的海報。

這個學校善用每一個小空間,一座日據時代的建築竟然是國際教交流中心,一座兩層樓的建築式貴賓接待室,蠻小巧可愛的,不是時下講外表的那種大剌剌的招待所。不得不佩服這所學校竟然還堅持著學生用傳統的劃線的24×25的稿紙,讓學生用手寫作文。總之,去了一趟高雄中學,錯以為回到讀高中的時代,還好最後一剎那被學校圍牆上「三年級家長接送區」一詞喚醒,在我讀書的年代,爸媽能目送我們上公車就不錯了。

接著,我終於走到三鳳中街,這裡主要賣南北貨,就像臺北市的迪化街。然而讓我訝異的是,有一家賣各種水果乾和肉乾的店,全部貨品都用英文標示。忍不住我問了店員,到底它的顧客是誰?答案出乎我意料,店員說:有很多觀光客來買。這提醒我應常常出門逛街,才會適應不同的時空交錯。出了三鳳中街,彎進中華路,一家賣彈珠汽水的店看復古且時髦,又震了我心頭一下下。

終於三塊厝車站在眼。這個車站當初沒落是因為高雄車站之故,現在新建的站體在鐵路地下化之後完工,目前作為區間車行駛之用。被列為古蹟的三塊厝站體舊建築默默地立於咫尺距離的路旁,不仔細看還以為是一棟民宅。之前我曾經來過這車站,還撰寫了網誌介紹這車站(註1),只覺得這車站的木構建築好特別,沒想到它的靈感就來自於舊的日式木造車站。一回生兩回熟,這次終於清楚了。

一趟旅行見識到原來我們的身邊有著這麼多的不同文化交錯著,不同的世代、各種文化背景的人們,共同活在這個時空當中,想來也既精彩又不可思議。何青蓉,2024.3.10

1旅行4-7站:惟之間

368小百科

三塊厝驛

日治初期,南部鐵路工程於1899年(明治32年)9月開工,由打狗依序往北推進,同時向東修築通往九曲堂的鳳山支線。三塊厝驛(火車站)是打狗通往九曲堂的鳳山支線的首站,1908年(明治41年)2月開始營運。三塊厝驛兼營客貨,但是以貨物運輸為主,特別是提供位於其北邊的臺灣煉瓦株式會社的成品輸運有極大的貢獻。三塊厝驛在今日高雄火車站於1941年(昭和16年)6月啟用之前,僅次於舊打狗驛(今高雄港站)的重要鐵道車站。現存站體於1923年(大正12年)完成,是一座日式的木造車站建築1986926日廢站。200449日高雄市政府公告這個車站為設定古蹟。

高雄願景館

1941622日高雄車站正式啟用,站體造型類似「高」字,內部採西式格局挑高設計,外觀採日本大寺廟或貴族專用、擁有中國唐代的「唐博風」屋頂,型似皇帝之帽,又被稱為帝冠式建築。

隨著高雄鐵路地下化計畫,售票大廳和鐵路餐廳在2002年帝冠式站體遷移工程時被一併拆除,部分牆壁被切割保存,帝冠式站體獲得保留,然而因配合鐵路地下化新站體工程,站體向東南移動82.6公尺,並由高雄市工務局修建為「高雄願景館」。移動工程於於2002328日開工,至8月底完工,其中主要包括截斷原有地基和移動路線的整地及加固。

高雄願景館於2003年正式開館,營運到2011年。後於2013112日鐵路改建工程局將舊站房修建為「高雄鐵路地下化展示館」,設置國內首座鐵路地下化工程展示館。2020年因高雄車站地面工程需要,於91日起永久閉館。

20218月,隨著地下化高雄車站站體定案的設計,帝冠式站體移至面對中山路路口中軸線,做為站體主要往南的地面出入口繼續使用,整體工程預定於2025年完工。

三民區

原名三塊厝。明鄭時代,有義民王、蔡、鄭三族隨軍來台,王姓在東段的「橋頭」;蔡姓在南段的「海墘」,鄭姓在西北段的「後角」搭屋墾耕,遂取名為「三塊厝」。臺灣光復後,取建設「三民」主義模範區之義,而改稱今名。區內包含三塊厝、新大港、灣仔內、寶珠溝、本館、獅頭、覆鼎金等七大聚落,全區地勢低平,最高點是金獅湖附近的獅山(36.9公尺),覆鼎金與本館里附近則屬地勢低窪地區。

圖取自高雄市政府


2 則留言:

  1. 三鳳中街承載了許多高雄人年節的回憶,年前,我們總是來這裡逛逛,看看有哪些變化,一年接一年,確實變化許多,好些店已是年輕人接手經營,賣的東西也在傳統的思維之下,產生了迎合潮流的變化。但是,桂圓粥、綠豆蒜,還有麻糬還是一樣好食。

    回覆刪除
  2. 謝謝分享! 的確是在變遷的社會中有些傳統悄悄地改變當中。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