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惟藝術中心,在我跑步與散步的路上。鐵路地下化之前美術館特區和西邊的內惟舊社區形成兩個截然不同的生活圈。內惟藝術中心開幕後,特別設計了個展覽專門介紹內惟地區,說明它獨特的地景與人文。
兩千年前,馬卡道人在岸邊吃著各式貝類,有了生活的痕跡,也留下了貝塚遺址。相傳明代大海盜林道乾曾來到打狗,與當地原住民發生衝突,更在壽山埋下無數黃金。大量貝殼佐證從海上覓食的歷史,與眾不同的陶片推測為外來物,或許是與跨海而來的其他民族交換所得。儘管大海盜林道乾沒來過,但馬卡道人也許早已搭上航海時代的順風,感受到大海彼岸的文明。
內惟埤歷史可以追溯至清朝乾隆年間,為便利農田灌溉,也用來種植菱角、蓮藕、或養殖魚蝦,成為周邊居民重要的經濟來源。這就是現在高雄市立美術館所在的內惟埤文化園區。一座近三百年的古墓,坐落壽山山腳下,是清代文人卓夢采之墓。他在人跡罕至的山裡悠然自得,寫下〈避寇鼓山〉等詩作,抒發心情,感嘆壽山「夜深巖氣靜,長抱白雲眠的空靈」。
時序到近代,壽山擁有豐富的石灰岩地形,日據時代臺灣首座現代化大型水泥廠就建立在它的山腳下。二戰後,因愛河水運之便,造就中游沿岸合板工廠林立。我終於知道為何這附近有大榮高工,原來當年是為了培育工業技術人才,創設者是大榮製鋼廠的李天生,也造就了內惟製鋼產業當年蓬勃的發展。
1899年日本在三塊厝創辦了煉瓦工廠,利用愛河沿岸的黏土來製磗,也從鄰近的柴山取得燒磚所需的木材。逐漸地在鄰近的內惟地區形成產業鏈,使內惟周邊在日治時代開始形成高雄磚窯重鎭。
不可思議是高雄市曾經有溫泉,是在內惟靠近壽山的地方,最著名的是位於龍泉寺旁的龍井目,還曾經是鳳山八景之一。在日治時代,高雄州廳於1922年曾經經營「高雄溫泉」,現在遺跡早已不存在,但雨季時硫磺味的泉水依然會源源不絕湧出。
內惟藝術中心非常平民化,開放時間到晚上。內有很多參與式的展覽。〈情感標準局〉展覽邀請民眾透過手寫的或者是以Chat GPT留言,然後讓Chat GPT把你的情感溫度秀在螢幕上面。我曾經跟Chat GPT比賽,只是那AI超笨,不知道我已經在生氣了,給我很低分!
最棒的還有電影院,自從有了電影院,我運動前後更可以順便看電影。〈內惟閱讀〉歡迎讀者坐下來閱讀內惟的人文歷史、高雄的人文歷史,以及一些藝術設計書籍等。〈內惟聲響實驗:65聲道的交響體驗〉每天特定時開放讓民眾能夠入場體驗各種樂器的聲響。我曾體驗過一次,絕對是驚豔。內惟藝術中心特別著力於親子觀眾,自開幕到現在換過許多檔,目前的〈蔬菜樂園〉看起來蠻歡樂的。(何青蓉,2024.1.21)
368小百科:
內惟藝術中心駐足在高雄市鼓山區馬卡道上,高雄市立美術館生態藝術園區西側,與兒童美術館比鄰而居。是高美館、電影館與歷史博物館共同啟動的「 生活藝術.藝術生活」文化新樣態的宣示,是鐵道地下化後,打開藩籬,縫合內惟社區的介質。外觀高低起伏的白色帶狀街廓是輕量建築群,呼應柴山山巒疊起規劃,係由建築師劉培森設計,於2022年10月開幕。
高雄古地名為打狗( takau ),因此地是平埔族--馬卡道族打狗社所在地,位置大約在目前壽山一帶,壽山舊名「打狗山」或「打鼓山」。明鄭至清末,打狗莊一直隸屬於鳳山縣興隆里,範圍大約是現在的鼓山區。鼓山因轄內壽山舊名「打鼓山」而得名。
高雄原稱打狗或打鼓,係因馬卡道族,將其住處四週種植竹林,以防外族等入侵,打狗即馬卡道族語「竹林」之音譯。
鼓山區分為北中南三大部分,北鼓山為內惟及瑞豐一帶,中鼓山為岩仔一帶,南鼓山即哈瑪星一帶。日治時期哈瑪星為高雄市政治經濟及交通轉運中心,市役所及火車站都設於此,是高雄市最早擁有自來水、電信等現代設施的區域。
圖取自高雄市政府網站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