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26日 星期五

左營舊城:層層疊疊的歷史

左營舊城東門

       左營舊城,一個看似熟悉卻又不大認識的地方,雖然我經常去蓮池潭畔高雄物產館前的微風市集買菜,順便環潭散步,且拍照無數。

舊城是相對於新城而言,兩者都曾經是鳳山縣治所在。話說康熙22年( 1683年)清廷領台後,鳳山縣治設在興隆庄(現在的高雄左營),康熙61年( 1722年)朱一貴事件後,首築土城;乾隆53年( 1788年)林爽文變亂口,縣治遷到埤頭街(今鳳山市),是為新城。

道光五年(1825年)官紳建議重回興隆庄舊城,並改建為石城,將龜山納入城內,蛇山屏除在外,人稱「圍龜放蛇」,有一說這因此敗了風水,因為縱放蛇精而讓吉獸神龜動彈不得。不過,有學者考據官民之所以不願回去興隆庄的原因是曹公圳水利開發成功,且埤頭街位於通衢要衝,有交通地理產業上的優勢。總之,現在的舊城遺址從此失去其縣治的地位。

高雄冬日陽光下,東門(鳳儀門)城內一片綠意,彷彿是個人煙稀少的大公園,不說不知道這裡充滿了層層疊疊的歷史。清代舊城內旱田因為靠近蓮池潭流出的水圳,灌溉極為方便,既然曾經有官署、古興隆庄街、東門官廟,以及龜山古寺等,想來應是人聲鼎沸。

日治末期,日軍在勝利路與城牆間建造海軍工作部宿舍。1949年光復後,來自陸軍的校級和尉級軍官,住進日遺工作部宿舍的勝利新村,1969年婦聯會建造海光三村、聯勤四知十四村,這區大概有500多戶的眷村聚落,藉由城牆區分出村內的村外的界線。這說明了現在東門外有部分的宅舍緊貼城牆而建,驅車經過可見賣大餅的商家,城牆邊角還有一間頗具特色的皮帶麵館。

東門城牆修復得很完善,我爬上城牆散步了一小段,遙想當年的城內外的盛況;城外的翠峰國宅高聳,見證了眷村改建的歷史。原本想進去見城館參觀,不料尚未開門。沒關係,登上「見城之道」視野更開闊,更能實地走讀舊城的規模。


      「見城之道」於20233月正式啟用。以舊城內的見城館為起點,全長770公尺步的空中步道,沿著舊石城興建,將日治時期因開路而分開的大小龜山重新縫合。沿著步道跨過車水馬龍的勝利路,不多時我終於登上龜山觀景平台。俯視蓮池潭壯闊美景,正前方是半屏山,左邊是左營舊聚落,許多寺廟錯落其間,新孔廟居於潭畔,右邊遠方還可看到左營高鐵站。

步道沿途的標示很清楚,以北門為終點。北門又稱拱辰門,因北極星古稱「北辰」,拱辰之由來為《論語》〈為政〉篇:「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拱之。」門上有兩尊門神:「神荼」和「鬱壘」,浮雕精美。北門外的聚落清代就有了,也保存了許多歷史建築,如拱辰井、鎮福社等,可謂族繁不及備載,提醒我還要多來幾趟,方能略知左營舊城層層疊疊的歷史。(何青蓉,2024.1.26


368小百科

左營舊城係為鳳山縣舊城,位於臺灣高雄市左營區,為全臺保存較完整城池中年代最早(1825年)及保存面積最廣之古城,空間場域堆疊史前遺址、清領、日治、戰後國民政府各時期的文化遺跡。左營舊城現仍存北門、東門、南門。由於地處海濱具有控扼海口的優勢外,又有龜山、蛇山二山夾輔,形勢險要,因此左營舊城從明鄭時代到現在都被國家列為重要的軍事基地所在。

高雄市左營區位於市內西南部,市中心北方,西濱台灣海峽,與三民區、鼓山區、楠梓區,及仁武區相鄰。可分為舊部落(蓮池潭周圍)、新社區(縱貫線東側)與眷村等三大區塊。左營軍港是海軍與海軍陸戰隊最大和最重要的基地,海軍下轄重要軍事單位亦位於此。


圖取自高雄市政府網站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