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即轉化》
前天課堂中學生提問:多元文化教育怎麼教?那時我只是簡單地回答:我通常會從「異」與「同」切入,透過教學活動讓學生感受到每個人身上有不同的屬性,如族群、性別,及階級等,同理到自己與他人並非截然地不同,更無法僅從單一屬性認識彼此,從而開展對於多元文化的認識(註1-3)。以下嘗試就轉化學習理論促成共善/公共利益(common
good)的角度,補充說明這作法的理論基礎(註4)。
依據達洛茲(L. A. P. Daloz)指出,要建立共善的承諾,必須以某種同理的連結與自己不同的人們,瞭解到彼此間的差異性與類似性。然要發展對於相異的承諾,轉化學習須有四個條件:(1)他人的呈現:指遭逢跨越某種「我們」與「他們」之間的疆界,讓另類的存在方式有可能產生,如此有利於產生建構一個新的「我們」的可能性;(2)反省的對話:指批判地反思我們先前的假設;(3)一個良師的社群,指一種與重視多樣性和轉化的交談價值的人們的生態關係,以及(4)從事承諾的行動的機會,長期地對其目標與承諾作深度的反思和行動。至於具體作法上,可採取以下的原則:
1.
跨越族群、階級、生理年齡等之差異,將學習者帶到一起。
2.
激勵理解並創造某種環境,以促成重視相互尊重、安全揭露、仔細聆聽,而真正地願意重視差異。
3.
認可差異,同時強調尋求共同立基的領域、分享經驗和深度的人類連結。
4.
激勵反思討論,關於我們自己對於「事情的樣子」的理解,並促進一種對於改變的開放態度和創造更適當的安排的承諾。
5.
幫助學習者認可自己的社群,並能以確認與挑戰的方式尋求社群分享的價值和承諾。
6.
創造經驗學習的機會,如田野經驗和實習,讓學習者面對棘手的議題和矛盾,激勵他們對這些議題的批判反思和行動。
7.
提供機會給學習者一起去面對模糊性、反思他們的生活和承諾中的迷思,在激進的懷疑與不動搖信念背景下,練習保持他們的生活與信念。
然而要如此做,教育必須揭示並強化我們與萬物緊密的相互依存性,了解這真理,我們比較不會進入「自我相對於他人」之二元思考,能夠理解我們總是生存於關係之中。成人的功課是要成長進入更深層地愛這世界;傷害別人即是傷害自己。成人教育工作者的責任是超越僅教導批判反思,去帶出個人與社會層次的轉化,使我們能夠實現我們根本的與他人和這世界的相互依存性。
順帶說明:達洛茲這篇文章收錄於《學習即轉化》一書,該論文集揭示了轉化學習對成人教育理論和實踐的影響,收錄了來自各領域頂尖的學者和實踐者的研究與實踐案例,其中馬濟洛(J. Meriow,1923-2014)本人撰寫的〈學習思考像個成人:轉化學習的核心理念〉一文更是其轉化學習理論臻於成熟的代表作。一併推薦此書給大家(何青蓉,2023.10.20)。
註1:何青蓉(2007)。跨國婚姻移民教育的核心課題:一個行動研究的省思。教育研究集刊,49(4),33-60。
註2:何青蓉(2015)。異與同:兩本繪本在新移民課程與教學上的應用。課程研究,2,17-38。
註3:何青蓉(2022.12)。大風吹,吹什麼?吹多元文化。載於Ching’s Notebook: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註4:Daloz, L. A. P.
(2000). Transformative Learning for the common good. In J. Mezirow and
Associates, Learning as transformation: Critical
perspectives on a theory in progress (pp.103-123).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