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序來到民國47年,年底小女孩在北臺灣出生,在她成長的歲月裡,雖有防空警報演習,但僅止於此。沒想到60多年後,當她踏上金門島時,赫然發現就在她出生的前幾個月,金門發生了823炮戰,這個炮戰她在歷史課本曾經讀過,可是卻那麼遙遠而不真實。
這一次在金門的旅行,我竟然住進了古寧頭戰場現地,修復過的閩南建築民宅溫馨又舒適。不遠處村莊入口前牌坊上面寫著大大:「古寧頭」,一旁和平公園裡面古寧頭戰史館訴說著更早決定兩岸分治的分水嶺之戰,只能用「慘烈」二字形容。
當年國共戰爭國民政府一路敗退至金門。38年10月24日深夜,中共人民解放軍兵分多路從金門北邊登岸,25日整天雙方發生激戰,最後被國軍逼到古寧頭戰場。原本平靜的金門漁村被捲入戰事當中。10月27日清晨,解放軍投降,古寧頭戰役結束,但是戰爭陰影並未解除。
47年8月23日共軍發起砲戰,國軍隨即開始反擊。砲戰初期,共軍攻擊島上軍事目標,後期著重封鎖海運線,以圍困金門。10月初,共軍宣布放棄封鎖,改為「單打雙不打」(逢單日砲擊,雙日不砲擊),逐漸減少攻勢。直到68年1月1日中國和美國建交當天,正式宣布停止砲擊,那年我已經是大二的學生了。
古寧頭戰役遺跡:北山古洋樓彈孔累累 |
如果不是去戰史館參訪,不知道當時殺戮狀況慘烈,若再仔細觀察佈滿彈孔的北山古洋樓,想像曾被共軍佔領作為北山共軍臨時指揮所,驚悚的戰爭立現。在戰爭隨時會爆發時代,金門於45年起,著手開鑿坑道,使據點陣地、指揮、通信及庫存設施,逐步發展為地下化之永久工事。
這次旅行我參觀了翟山坑道、九宮小艇坑道,以及瓊林和金城等民防地下坑道。翟山坑道位於古崗東南方,緊鄰海岸的小艇坑道開挖於52年,工程費時三年,主要供登陸小艇泛水迴轉運補使用。內區分坑道及水道兩部分,坑道全長約101公尺,水道呈A字型,總長約357公尺,可容納小艇42艘。
翟山坑道 |
從57年底到59年全金門島的土坑道工程如火如荼地展開。戰鬥村的概念被提出,每一行政村最少有一個戰鬥村,每一個戰鬥村都有作戰計畫,聚落防禦工事的構築成為金門地區的工作重點。
瓊林坑道整建工程於66年4月開工,於67年3月完成,全長1355公尺,錯綜複雜密佈於瓊林村的地底下,共有12個出入口連接村中重要建築物,也可通往村外的機槍堡射口,入口就位於瓊林村辦公室的正下方。
金城民防坑道是由金門縣民眾自衛總隊出資,委由陸軍兵工協建,工程於67年3月開工,翌年6月竣工,全長約2.5公里。話說我用Google搜尋明明已達目的地,怎麼找就找不到入口處,一問才知道原來入口處在金城車站二樓。目前僅開放參觀約1285公尺,從金城車站到金門高中的坑道,連結了金門的重要設施,如縣政府、國民黨黨部,及銀行等。由於坑道狹小、空氣不良,且不可走回頭路,其中兩段完全是黑暗的,並且砲聲隆隆。
一趟金門行,體會到戰爭真的不是身處承平時代的我們可以想像的。一小撮人的意志死傷的卻是無辜的軍民百姓,整個國家民族的命運,乃至世界局勢都因之受到影響。穿梭在金門戰地,強烈地感受到一海之隔的臺灣島上居民的和平,是金門島上軍民血淚交織協力防禦的結果,讓更強烈地體會到原來自己的生命受到這麼大的庇蔭。感恩曾為這段歷史付出貢獻的所有的軍民,在此向您們禮敬!(何青蓉,2023.10.01)
古寧頭和平公園一景,右方遠處可見古寧頭牌坊及士兵銅像 |
瓊林村辦公室:瓊林坑道入口 |
戰鬥村防禦工事說明 |
金城民防坑道內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