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23日 星期六

過程知識與內容知識同樣可貴

《成人學習:本土經驗的實踐》

「在每一次的見面中,我們都有激烈的爭辯,出書的過程中,每一篇文章也都經歷了漫長的討論過程,因為我們希望經營的是一個開放的、能包容不同意見的團體。」〈後記〉(趙長寧,頁396)。

「原來研究的意義不必等到最後的發現,它存在於每個當下的投入與互動,是行動中學習的最好詮釋。」〈前言〉(李瑛)

上文陳述《成人學習:本土經驗的實踐》(註1)誕生的過程和意義。過去三十年來,我曾撰寫過許多論文,也曾編撰過一些書籍,然而這本書銘記的不僅是收錄其中的論文(註2),更是它出書的過程,本身就是一段成人學習本土經驗的實踐。

話說20008月,一群成人教育的年輕學者,延續當年在美國威斯康辛大學求學時的共學經驗,返國後成立了「終身學習論壇」(註3),希望透過定期的主題研討與深度對話,開展我們對於臺灣成人教育專業化與弱勢團體的關懷,期待呈現教育工作者不一樣的風範,本書即是論壇成員集體學習成果之一。

這本書含括了七篇論文,呈現作者們對於社會弱勢群體的關懷,及教育工作者和助人者之專業進修的重視。跨越殊異的主題內容,透過論壇的對話,作者們共同關懷的議題浮現,包括「學習與歷史文化的聯結、個人學習與社群的關係、轉化的向度與深度,以及生命視域的融合質性研究中研究者與研究參與者的相互滲透與轉化」。

最難能可貴的是,誠如作者之一李明芬在〈轉化的向度與深度〉文中所言:

「當終身學習論壇的伙伴們在進行質化的研究以及和論壇伙伴們的深度對話與真誠的分享時,個人的知識與行動已然默默的、沉穩的在延伸、在轉化,每一位都深刻體驗知識的建構與解構在知識與經驗的分享中有了更開闊的可能性,每一位也在對話中瞥見自己與他人知識的沉積岩,這樣個人的與集體的學習歷程,其實讓彼此更能超越原來知識與經驗的慣性思考。」(頁384-385

因此,本書除了集結七篇論文、作者小檔案中並附上其知識/研究/教育理念,還彙編了關於上述關懷議題的說明與闡釋,後記中並完整地說明本書的緣起與編撰過程。推薦給大家這本書,也期待讀者閱讀時能感受到過程知識與內容知識同樣可貴。(何青蓉,2023.09.23

1:李瑛、趙長寧(主篇)(2002)。成人學習:本土經驗的實踐。臺北市:師大書苑。

2:本書七篇論文如次:1. 文化變遷與民族發展:台灣原住民的轉化學習經驗/李瑛、2. 讀書會中女性學習的意涵之一:家庭主婦自信心的開展/何青蓉、3.女性意識覺醒與增能經驗:以鄉鎮型社區婦女教育為例/吳麗雪、4. 母職是重擔?還是轉化的起點?:參與讀書會女性的轉化學習、5. 宗教師的繼續學習:佛教僧伽在執事中的學習/釋見咸、6. 職場中的成人學習:以救國團張老師的學習經驗為例/羅寶鳳、7. 以設計的思維轉化成人學習:穿越學習與教學設計的慣性領域/李明芬

3:終身學習論壇主要成員:李瑛、李明芬、何青蓉、趙長寧、羅寶鳳、賴麗珍、釋見咸、陳姚真、張瀞文

後記:這本書若沒有長寧最後一哩路的催促和李瑛的堅持,無法出版。僅以本文紀念長寧在天之靈,謝謝她的努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