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性與老化》
靈性究竟是什麼?似乎年紀越大,人們會越關心這個課題。本書(註)嘗試回答靈性與老化的關係,及其在實務上的運用。
靈性是人類經驗的一個領域,作者認為可從三個基本的形式談起:深刻的覺察當下、超越個人自我,或一種與所有生命、宇宙、最高的存在(supreme being)或大的存在網絡的連結。
在美國,關於靈性的討論,1950年代以後從一種以宗教為中心的「棲身於靈性」(spirituality of dwelling),轉移成為個人中心的「尋求靈性」(spirituality of seeking),之後轉移到個人的「實踐靈性」(spirituality of practice)。
「棲身於靈性」強調從一個主要具有敬畏和啟發性的宏偉建築物和儀式中,確定的遵守教條和崇拜,以提供安全性。「尋求靈性」,強調靈性的旅程和協商,在旅程中我們不確定將會遇到什麼,但我們會保持覺察我們的需求,並注意到機會以作有效的決定。「靈性實踐」則是我們在日常基礎上作的事情,以讚揚、超越個人自我,並直接連結到神聖。
許多證據顯示靈性的關懷在中年和晚年會越重要。大概始於35或40歲,隨著年齡增加,人們有意識地從事內在探索他們存在的意義和他們與宇宙的關係。對於生命中靈性領域的老化研究也從宗教取向的概念,轉移到基於經驗、選擇和個人自律個人責任的概念。
大部分的人們認為靈性關係到一個大的圖像,經驗到個人不是單獨的,而是某種較大的超出個人存在的一部份。這種經驗是經常地基於一種直覺的認知的形式。當個人從經驗到個人作為獨自的存在轉移到經驗到存在是一個較大的存在或存在之網的一部份時,可以說超越性已經發生了。
我們通常不是在一內在真空的純粹存在經驗靈性,而是在某種行動脈絡中經驗靈性。靈性之旅可以被視為一種尋求存在(being)和作事情(doing)之間的平衡。譬如:生活中感受到從習慣的角色中的某種失落,被策發進入這旅程,並且靈性的經驗可能發生在許多層次:生理的、情緒的、認知的與超然的。
至於靈性的發展,學界有諸多的理論,作者描述靈性的發展含括以下階段:(1)覺醒的興趣:某些事情發生彰顯了未來靈性成長之覺醒的可能性,許多人是透過閱讀、參與讀書會、討論及教育方案;(2)探究:隨著好奇心,透過研討、反思或冥想,開啟了發現的可能性;(3)努力(endeavor):發展新的實踐,創造新的日常工作,面臨挫折時耐心並等待。處理不舒服、困擾、不確定性,失去靈感、矛盾或氣餒;(4)統整:新的片段結合舊的片段行程一個新的大的圖像,以及(5)意圖:形成一個新的或更新的靈性方向感。
以上提供關於本書簡單的介紹,至於想了解靈性如何影響認同與自我?老化和靈性如何交叉發展?人們可如何運用靈性以因應晚年生活中出現的機會和限制?靈性信仰和實踐如何影響時間體驗中的年齡變化,乃至於靈性和老化如何影響臨終和死亡的經歷?請進一步自行閱讀本書各個章節。(何青蓉,2023.09.19)
註:Atchley, R. C. (2009). Spirituality and aging. Baltimor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