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時期的學習與改變:發展的觀點》
進入一個領域老實地研讀幾本教科書是基礎功。這本《成年時期的學習與改變:發展的觀點》屬於這類的書籍,但又不止於介紹基礎理論,兩位作者將成人的發展與成人教育實務做了深度的連結,讓本書有其獨到之處。以下舉幾個例子:
其一,關於智力與認知的發展,作者提出:對智力的重新概念強化必須就智力如何應用於日常生活的觀點而理解;成人期帶給認知發展新的思考與推理的形式,而這又與成人的生命任務密切關連。總之,成人期並非一智力穩定或衰弱的時期,而是個持續智力和認知成長期,在質量上與兒童期不同。這提醒成人教育者為利於成人學習,教導成人時應不脫離生活脈絡,而讓成人學習者明瞭承諾、責任、忍受矛盾與模糊,均為其認知發展所必須經歷的,係為教學時可注意的部分。
其二,在實用智能和專業知能的發展方面,作者提醒我們必須思考以下的問題;1.教育過程如何從我們對於專家的瞭解中學習?他們的專業知能如何運作?如何開展?2.有必要區分專業知能為一種成果和過程。3.(生活)經驗對於讓一個人變成為專家中扮演的角色?4.成為專家究竟是通用的(generic)或特殊於某個領域的?有沒有一組通用的能力?5.外顯和內隱的記憶任務不必然有連結。6.對於專業知能的評估必須瞭解到有時專業知能是隱含的而非外顯的。
其三,關於在生命歷程理論,作者強調:成人教育工作者要了解學習者生命的歷程,才會知道其所介入的教育活動應置於學習者生命的哪個階段。從成人發展的階段理論中要了解:1.生命歷程中自我和他人的關係;2.經驗在發展中扮演的角色;3.自主性作為一個發展概念的重要性。
其四、用年龄來結構生命的歷程,蘊含某些特性與設立場,如:1.年龄結構受到歷史和文化所影響。年龄結構的方式是相當獨斷的而非自然的。2.年龄結構與性別和階級一樣,深植於個體的心理當中。3.社會建構的年龄類別就像個人的生活一般,會隨時間而有所改變,雖然人的改變與社會的改變相關,但不必然是同步的,二者之間可能會有所落差。
其五,在成人教育中,促進自主性和自我導向學習經常被視為理所當然,然而作者探討自主性和自我導向學習是一般性的或因情境而不同的屬性,而自主性做為一種一般性的個人屬性或自我的特質,它的限制和好處何在?
其六,雖說經驗是成人學習的基礎,然而其中關鍵性議題在於人們如何並在何種狀況下能重新建構他們的經驗因而學習。作者提出四種運用成人經驗促進學習的方式:將材料與過去的經驗相連結、將學習與目前的經驗相連結、創造新的經驗,以及從經驗中學習。
重讀本書,發現多年來我的教學採用了本書的若干觀點,譬如:讓學生回答:中華文化中關於「成人」的定義,或邀請學生寫下他們何時認為自己是「成人」?當時發生了甚麼事?是幾歲時?從中開展學生對於「成人」的認識,都反映了本書所談的社會建構論,及連結學生舊經驗,乃至創造新的經驗的作法。推薦給大家這本入門好書。(何青蓉,2023.09.15)
註:Tennant, M. & Pogson, P. (1995). Learning
and change in the adult years.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