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4日 星期日

移動,就有出路?

       去年我將原本教授的跨國婚姻移民之成人教育研究」改名為移民與成人教育研究」,將移工納入其中,但老實講即便生活中移工早已無處不見,沒授課之前我對他們視而不見,認識有限。

怎麼認識移工?先對移工現象做一些觀察,從新聞報導中開始循線追蹤。幸運地找到我們:移動與勞動的生命記事》,作者顧玉玲是台灣國際勞工協會的理事長,屢獲報導文學獎。

工作僅是移工的身分之一,他們可能是人妻、人夫,還有其他,移動背後牽動各種關係並受重重結構所左右。在母國被塑造成國家的外匯英雄,光鮮亮麗又如何呈現出來?人卡在制度與結構中,如何透過個人小小的力量掙脫?移動本身就是前途未卜,美好的未來更是一場賭注。

書中提到中臺北市中山北路,不僅因菲律賓移工去聖多福教堂做禮拜拜拜),還嵌入台灣島內勞工的移動故事,包括顧玉玲自己家人的移動。

說起來突兀那天上課時我竟然不由自主地打斷學生的報告,在白板上面從中山北路始畫出臺北市地圖。臺北圓環、北門、東門、南門自動從記憶中跳出,那是我年少時移動的軌跡。即便僅是稍長在島內移動,台北和高雄人文環境截然不同,再細數自己生命經歷的臺灣經濟起落,似乎較能進入移工的生活脈絡。

每個生命都無法回頭,但移工的代價還要加上負債看不到盡頭,兩國的仲介費在還沒開始工作之前就已層層卡住生命的去路。就算沒錢也要苦中作樂,每週拜拜」是許多菲律賓移工來台後最快樂的時光,能夠伸展感官、情緒、訴苦、笑鬧、交朋友的時光。幸運者每七天可以換上光鮮亮麗衣著、刷上眼影,如同仙女奇緣,直到打鐘的那刻才不捨地換裝離去。

尋夢、找出路是所有人的渴望。誰願意成為非法移工?只是再也不能容忍雇主的過度要求、性騷擾及迫勞為奴的制度;自由轉換工作比登天還難,權衡得失下逃跑是個選擇。居住在繁華的市中心窄巷裡,沒有工作時就不出門,大半的時候像是蟄伏在地下洞穴裡,愈晚被捉到就算賺到。永遠不清楚,為何生命變得如此不堪,想勞動、生產,也消費過生活,何以成非法」?不曾犯過罪,何以成罪犯?

生命齒輪嵌合轉動,雇主也有苦。書中的令狐沖的夢想不過是一個穩定的生活機能,有人協助他起床、吃飯,給一個乾淨的家與身體。他無法自動翻身,當照顧他的看護工逃跑後,是否冒著被取消聘用移工資格,雇用非法?或者申請緩不濟急的新的看護工?他沒有本錢。

這本書敘寫菲律賓移工在臺灣的故事,卻以我們」為題,我想是有些隱義的,有興趣者可以仔細閱讀揣摩。作者娓娓道來卻非平鋪直敘,如電影般的場景時空轉換與串接,構築了移動者共同的生命故事,是本認識在臺移工的好書,一併推薦給大家何青蓉,2022.12.04)。

註:顧玉玲2008)。我們:移動與勞動的生命記事。新北市中和區:INK印刻文學。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