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20日 星期四

聰明出作業:老師不是警察

       期末學生交了作業,老師的苦差事才上演。有同事提到改作業已經夠辛苦了,還要抓學生抄襲,簡直是心力交瘁。現在學生提交論文的前提竟然是要做論文原創性比對,說穿了就是在防止學生抄襲。多年前我也有類似的痛苦經驗,學生報告東拼西湊,剪貼網路資訊已經夠扯,還有一字不漏整篇抄自網路文章,甚至將其他課的作業繳到我的課堂。那時我簡直變成警察,只要讀到重複的文字、過於流暢的文章,立即上網查證。

                這些年學著聰明出作業,認清事實--撰寫文章並非這世代學生的長才,把握原則--作業主題要脈絡化、不需長篇大論,扣緊學生個人關心之所在是關鍵。有感覺寫來就有動機,壓力自然降低,也比較不會全篇抄襲。先曉以大義,讓學生知道老師關注的是他們的思考,不是文章內容多寡與文字華麗與否。

曾經採取的方式,例如將一份作業拆解成多份,化整為零,一步一步繳交;僅要求學生寫下閱讀/觀察事件後印象深刻的事情,提出關鍵字,或者要學生針對課堂閱讀的文章提出問題,就他們的處境提出解決之道。此外,要求學生撰寫作業時,一併呈現資料蒐集過程,批改作業還可順便教學生資訊素養。

                 總之,作業是為了協助學生學習而設,順應時勢,將焦點從內容轉向過程,並教導學生思考。同時採用形成性評量原則,將各項作業逐一納入成為教材的一部分,隨著上課進度學生逐步完成作業,在課堂分享、討論,立即得到回饋。期末學生不需要再另外寫大大的作業,老師也不要獨自面對不成器,甚或抄襲的作業生氣。如此一來,師生皆大歡喜。這是我從痛苦中得到的啟示,分享給同儕們希望有些許幫助何青蓉,2022.01.20)。

1 則留言:

  1. 當了大學老師後,評量的方式體會到要與時俱進及切合情境!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