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1日 星期三

我在Ching’s Notebook的學習1.3

由於這個部落格的宗旨為分享生活中的善美,有朋友質疑:「只講正面的東西,會不會變成壓抑人格?」;「又如何面對種種負面的情緒和想法?」這真是好問題。的確,為撰寫網誌,我會設法體會見聞念觸裏透露的正面訊息,但這不意味要昧著良心把負面的事情講成正面的,以及將負面的情感壓抑下來。

生活中當然會碰到許多負面的事情,打開報紙,每天都在報導,避之唯恐不及,不需要我再去添油加醋。抱著這樣的心態,這十多年來,我家裡早就沒有電視了。國內外重大事件必要時再去瞭解,如此可以避免心識受到污染。盡量也不談論是非,舌根與耳根都較為清淨。

這幾年學佛中,我學到許多排解憂悲苦惱的方式。譬如用認知的觀點去轉化,《入菩薩行論》上有句話說:「若事尚可為,云何不歡喜,若已不濟事,憂惱有何益?」(註1)。許多時候,事情沒那麼悲慘,但是人總是苦惱在前,其實那對於解決問題非但沒有幫助反而有害;還沒上戰場就把自己弄得苦兮兮,如何能打勝仗?

還有,每每對著境界的當下,似乎強烈的情緒是很合理的,然而離開了那個時空之後,有時竟然不記得為何當時有那麼大的情緒反應。既然感受常常變來變去,又為何執著那個認知和情緒呢?這點真是我必須認真學習的功課。

進一步,將想法用文字寫下來,有將之凝固在某一個時空脈絡的作用。事後反覆閱讀會加深個人對於那件事情的看法。將自己一時的負面想法記下來,告訴別人,再反覆串習,對自己、對別人有什麼好處?相反地,從生活的點滴中找出美好的事情,記錄下來,再度回顧時,美好的感覺浮現,讀了自己都高興。兩者相較之下,苦樂立見,離苦得樂的本能讓我選擇後者。

更重要的是美醜往往是心的顯現,而不是境界的問題。就像我沒茹素之前,不知道哪裡有素食館,茹素之後到處發現素食館。有句話說:「這世界不缺乏美,而是缺乏發現美的眼睛」,這幾個月我真的體會到這點,而且肯定這發現美的眼睛是可以鍛鍊的(何青蓉,2015.7.1)。

--
1入菩薩行論作者為寂天菩薩,是學佛弟子發菩提心,行菩薩行的重要依據。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