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28日 星期日

我在Ching’s Notebook的學習1.2

學期已屆尾聲。這學期如往昔忙碌,然而回首來時路,多留下一條軌跡,那就是這個部落格。每週我至少寫一篇網誌,從二月開張迄今,一共寫了33篇。四月中旬以後要從繁忙的工作抽出時間撰寫網誌,老實講常常有一種在夾縫中過生活的感覺,儘管如此還是寫得很歡喜。

有學生問我:「會不會有壓力?」,當然不會,因為是做自己所愛的事。這算不算孔子所說的:「求仁而得仁,又何怨?」(《論語述而》)。說到「求」字,不禁自問:「所求為何?」

借用黃武雄教授在《學校在窗外》一書中指出的人存在的三種原始趣向:「維生、互動與創造」的說法(註1),我深深地感受到撰寫網誌,抒解我某種創造的慾望,並增添生活的色彩。雖說我寫的東西,如「孟加拉鄉村銀行」源於上課的內容,但是將之寫進網誌當中,它脫離維生的工作意涵,成為生活的一部份,燃起我對於生活更大的熱情。

再者,書寫網誌讓我與世界多出一些連結合互動的管道。這互動有好幾個層次。最淺的層次是將文章分享出去,創造了我與虛擬世界讀者的連結,這屬於社會層次。關於這點,反而我並不完全確定其意涵。然而,從少數同事和學生面對面,及朋友們在臉書上的回應,我得到一些共鳴。知道原來某些朋友也關心某個議題。感受到自己與人及社會多了一些連結。

為了撰寫網誌,主動閱讀相關的資訊,我學習到以前所不知道的東西。亦即,透過知識層次,我與這世界建立新的互動關係。譬如:從「黃色小鴨」不僅學到海洋環流的知識,更認識到海洋垃圾對於地球的毒害。尤其,無所不在的塑膠非但成為海洋生物誤食的對象,其所釋放的環境賀爾蒙,正透過食物鏈,全面地危害地球的生物。

最後則為各該主題與我個人內在的關係,這種互動屬於心靈層次的意義創造與肯認。譬如在「經典桃花源」一文中,我反觀並肯定閱讀經典在自己身上產生的作用。「孟加拉鄉村銀行」和「埔里一新社區的綠色保育」個案,再度連結我對於翻轉世界的渴求,肯定「互助合作」是美好社會不可或缺的法則。至此發現:原來我這麼渴望從維生的生活型態中透脫出來,而與這世界建立更深刻的互動關係(何青蓉,2015.6.28)。


--
註1:黃武雄(2006)。學校在窗外。新北市:左岸文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