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8日 星期一

曖曖內含光:許達然散文讀後感

         架上《素描許達然:許達然散文集》(註)塵封已久。上個月偶然翻閱,迅即被吸引,一口氣讀了大半。之後,念念不忘,去圖書館查詢他的著作,直想享受他的文采、倘佯在他的人文世界,更想組讀書會,分享給所有的人,但是卻被自慚形穢的心擋住,遲遲未能完整道出。

暫引述南方溯在本書〈序〉中對於許達然散文的推薦:

他的散文裡,總是有著強烈的現實與人文關懷成份。從「文體論」的角度而言,他的散文有「碎片書寫」(Writing Fragmentarily)的況味。他的寫作有很大的聯想性和跳躍度,但儘管碎片一塊塊閃爍,它們的言裡言外,卻都被縫合在一個更大的「整體」之中那就是對斯土斯民的真正關懷,其中洋溢著理性的光采和感性的溫暖。許達然有時候也嘲諷,但他連嘲諷也都露出含淚的微笑。……

是的,那是對台灣風土人情的關懷深植其中,雖然看似沒有慷慨激昂的言詞,在〈台南街巷〉(1986)中,他輕輕地寫著:

台南街巷穿梭著歷史。歷史裡有廟,廟旁有人家間店鋪,賣豬肉、菜粽、藥材,系譜大多已兩三百年了。

……沿著笑聲和餅舖香味走入永福路。路上應是忠烈祠的。從前暑假我每天黎明都去樹下看書。樹已砍除,因為忠烈不再比流行了。英烈雖不怕吵,政客卻強迫他們搬到郊外,寂寞聽新栽苦練的啁啾。鳥也不飛來了,因為這裡已改成永遠粗俗的體育館了。大門上廣告著和體育無關的四個紅牛頭,牛頭看著一六六五年建的文廟,牆上是和孔子無關的壁畫,大門「全臺首學」下擺著「屋頂倒榻,請勿靠近」的牌子。

……走進大成殿,孔子靈牌上面掛著清朝皇帝的匾額,無非讚揚老師偉大,仰望得我頭昏。走道殿後,崇聖祠屋頂已塌,據說牆外的市政府擴建時,地基震動,崇聖祠受不了。明文發揚儒家思想,但要擴建就不管什麼傳統。傳統有時害死人,文化卻使人斯文,奈何專橫宣揚傳統文化的常很野蠻,孔子最怕野蠻,叫我走出文廟禮貌些。……

……轉了幾個彎後,來到一六六二年建的武廟。兩根石柱撐住廟頂,廟前綁著腳踏車,大概是肉圓店的食客的,吃時請關公看顧。廟前兩根電線桿和關公作對,關公早已不憤怒,任廟內荒蕪。軒昂仍是古字:「合而介情性無偏,不淫不移不屈,此之謂大丈夫。」……

許達然是臺南人,這篇〈台南街巷〉始於從他家向東走三分鐘的總趕宮。結束於「看的都是廟。真妙,我不信鬼神,散步到廟,只因廟關聯台灣歷史,而歷史是我思考的街巷。」同樣學歷史,後生晚輩的我雖然很想關心這塊土地,但知識淺薄,更遑論文采,難以閒逛街景之餘,順手拈來生動歷史,與之共情。

許達然關心的不只於人文歷史,〈防風林〉(1981)一文以擬人化的方式,藉木麻黃一吐目睹工廠破壞海邊生態的心聲:

海邊沙土上我們曾默默生長,一起活得很有意義。意義是我們看風而不遮景----我們綠在景裡,吃定土自然就不怕風吹了。……沙灘文靜地和粗獷的海爭些什麼,我們看不懂。反正荒涼整冬候鳥就和春風一起來散步。……最嚇死鳥的其實是人。

……慘了。我們終於知道那座大建築,白白伸出的圓長怪物是做什麼用的;冒煙,煙據說有科學的名字,裊裊飄盪著油垢硫磺氣味,從此日子彷彿陰霾再也不開朗了。恍惚夢幻的迷濛竟是很真實的臭霧,使一向無所謂的天空都迷糊,一向有耐力的我們開始發昏。田,漸漸發黃,農夫感到惶感,仍灌溉,但秧田仍乾枯。……從前他們(農夫)認為農田是好土,現在他們覺得自己好土!……他們受得了苦卻受不了臭氣。我們朦朧看到倔強的他們氣餒了,甚至悵悵離去。奈何我們是樹,跑不了,繼續站著。……

我們木麻黃從不麻木,卻遭到科學廢氣的折磨,逼迫我們麻木而黃,我們曾是會生長的籬笆,但現在什麼都不如;因為我們已枯。

嚮往這樣的文采、清澈的洞見,曖曖內含光。我提醒自己,提筆下腳處都是機會,都要用心,更沒有理由不效學。勉強就撰寫了這篇推介文,雖然耽擱多時。(何青蓉,2024.7.8

註:許達然(2001)。素描許達然:許達然散文集。臺北市:新新聞文化。

許達然小檔案

臺灣臺南人,(1940925),原名許文雄,臺灣史學家、作家。東海大學歷史系、哈佛大學碩士、芝加哥大學博士,自1969年起任教於美國西北大學,目前已退休。1961年起陸續出版的散文集包括:《含淚的微笑》、《土》、《吐》、《遠方》、《水邊》、《人行道》、《同情的理解》、《懷念的風景》等。曾獲第一屆青年文藝獎(1965年)、金筆獎(1978年)、府城文學特殊貢獻獎(1998年),及吳三連文學獎(2001年)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