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忠言逆耳」,不僅如此,我們的生活中充滿了各種矛盾。譬如:沒有戰爭的威脅感存在就沒有和平的存在感;沒有悲傷的存在就沒有快樂的存在。放到學習上,沒有無知就不會有學習的存在。
課堂中我常提醒學生:當你們覺得我講的東西跟你們原來所知的一樣時,你們可能沒有學習,只有當我講的東西動搖了你們原先的認知時,你們開始思索到底是怎麼一回事時,學習才會開始,這叫做學習的落差。不幸地,忠言逆耳,這時人們通常會覺得不舒服甚或抗拒,因為既有的認知基模受到挑戰。
怎麼辦?反省是關鍵。英國學者在P. Jarvis的《學習的弔詭》(註)一書中提出了三大類九種學習類型,包括非學習、非反省的學習,以及反省的學習。非學習包括推測、不假思索,及拒絕;非反省的學習包含前意識的學習、技術性的學習,及記憶;反省的學習包含沉思、反省技巧的學習,以及透由反覆推理、反省及評估的經驗學習。
這本書將人類學習的本質放在社會生活中討論,學習因而還涉及存有、自我的產生、組織的生存,甚或國家的生存。人的學習來自於與社會的互動,人是社會的產物,社會也是人的產物。自然地,心靈、自我和認同都是社會情境中習得的現象;學習不可能脫離社會脈絡中的權力關係,即便如此,個人仍然能夠學習成為自己。
落差對於人類生活與其所處的外在世界而言,並非是特例而是規則,由此創造了潛在的學習情境。一旦人們有了學習,會變得更有經驗也因此改變更多,所以學習本身是一種為了創造更多其他學習的社會過程。但是如果社會改變太快,讓人難以去適應新的情境,人們會進入一種非學習和非行動的狀況,產生對於學習本身的破壞性。
教育是為了存有還是擁有?市場取向的教育被視為最有效率且最有益於社會整體,但這取向強化了低層次的擁有模式,而非高層次的存有模式。還有政府為了達到安定,需要一群妥協、無反思能力者和追求一致的人,然而學習的潛在本質卻是逆轉的,是在培養可以自由反思的人,是具有顛覆可能的活動。
無疑地,P. Jarvis對於全人的形成、真誠的自我、自主和自我導向學習,意義與真理,以及教育有諸多的期盼,但不諱言人的學習是在複雜的社會中持續進行,因此書中詳細檢視了終身學習中個人成長的各種弔詭,無論對於學習者和教育者都有很大的提醒,值得關心學習的人一讀再讀,仔細思索(何青蓉,2023.01.06)。
註:
Jarvis, P. (1992). Paradoxes of learning:
On becoming an individual in society.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