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是怎麼一回事?有句話說:第一個孩子照書養,第二個孩子照豬養。是否是這樣子呢?我沒養過孩子,但對於教書這件事情有點小小體會,從新手到老手的進化恐怕不是那麼簡單。
回想初當人師,教學綱要設計大部分都是依著過去老師的如法泡製,我想很多人都是如此。幸運地,由於以教與學為專業,我有機會廣閱了許多相關書籍,將書本的知識落實於課堂當中,在反思與行動中實踐所學。
舉例來說,我們常說學習者中心,那教學路徑是教師透由學生引導他們學習內容,換句話說,教師和學生之間的關係是這教學觀點所強調的重點。然而僅僅這樣解讀尚不足以說明學習者中心重點,究竟放在滋養學生的自信心/自我效能,還是培養他們的思考方式?前者是所謂的滋養觀點,後者則是發展觀點。抱持發展觀點的教師同樣看中學習者,但是將教學的重心放在連結學習者與內容,目的在培養學習者的思考方式,十二年國教的素養導向教學背後就是這種觀點。
其他的教學觀點還包括傳遞觀點、學徒觀點,以及社會改革觀點。條條大路通羅馬。好的教學不只一端,即便是傳遞內容導向的教師只要能達到他/她的教學理想就是好的老師。最怕的是教師不清楚自己的教學所為為何?不了解學生的特性和需求,一味地僅將教師的職能放在知識內容的提升上,或忽略了教學所處的情境脈絡。
教育常被稱為半專業,只因三折肱而成良醫之說,以為自己當過學生所以可說出個道理,因此教育改革治絲愈棻。殊不知用習以為常的方式去解讀教育或者教學往往無益於問題的解決。這本書提供了一個一般的模式協助教師分析個人的教學觀點,可以說是見樹又見林。
好書是值得據以踐行的,多年前李瑛教授和我初閱此書,有志一同各自在臺灣師大與高雄師大以此書為教科書,一拍即合編著了《成人教與學的豐富視界:師生與內容共構的課堂》(註2)。書中邀集了10位夥伴,以上述Pratt的教學模式作為架構,從事課程方案設計或實踐,正好做為輔助案例分析的參考,一併推薦(2022.12.25)。
註1:Pratt, D.
D. & Associates (1998). Five
perspectives on teaching in adult and higher education. Malabar, FL:
Krieger Publishing Company.
註2:李瑛、何青蓉(主編)(2014)。成人教與學豐富視界:師生與內容共構的課堂。臺北市:華騰文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