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2月23日 星期一

喜願共合國芝麻開門

從加工端發軔的「社區協力農業」


「喜願共合國」?好奇怪的名字,一不小心就會寫成政治體制的「共和國」(Republic)。然而仔細讀它的英文名字:「Rejoice Community Supported Agriculture Group」,即「喜願社區協力農業營生群組」,還真拗口,不過至少傳達了「社區協力農業」(Community Supported Agriculture, CSA)的概念。

然而「社區協力農業」又是什麼意思?種好菜,過好生活一書(註1)開宗明義指出:社區協力農業連結了農夫以及他們所餵養的消費者。透由生產者與消費者彼此相互的承諾,農場餵養人們,人們支持農場,並分享可能的風險和餽贈。消費者透過預先購買、協助網絡建構,及參與農場勞務工作等,與生產者建立連結。因此,就農夫而言,可從事計畫性生產,與消費者共同分攤風險,並得到肯定與關懷。就消費者而言,知道食物從何而來,生產食物過程所涉及的複雜狀況,並建立了自己與生產者及土地之間有意義的關係。

誠如該書推薦序之一阿寶所言:「萬物環環相扣,沒有被友善對待的農夫,就沒有被友善對待的土地,當然也無法生產對消費者友善的食物。社區協力農業除了道德的自律,也是社會關係的重建。......嚴格來說,這樣的關係,不是單向的支持,而是彼此需要。」(p.10

話說回來,「喜願共合國」做的事情好像與上述CSA的概念有點不同。喜願是從加工端出發,從事小麥與大豆契作,創造需求;連結生產者、加工者、消費者,及服務者之間互相的承諾,耕耘彼此的信賴關係。而其「營生」的內涵則為 「身心安頓」、「安貧樂道」和「穩實安命」的生活價值;在安定中產生專注而持續前進的力量,享受與樂於分享所見所學(註2)。顯然,兩者在友善對待人與環境的價值與社會關係的重建上是一致的,並且正是台灣所需要的(何青蓉,2015.2.23)。

---
1依莉莎白˙韓德森羅萍˙凡恩(著);李宜澤等(譯)(2011)。種好菜,過好生活社區協力農業完全指導手冊。台北:商周出版。
2a施明煌(2012.3.13)。人與土地、未來生活的摸索-喜願社區協力農業營生群組的建構。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會訊/電子報/專欄文章 http://www.huf.org.tw/essay/content/844
2b 施明煌(2011.10.17)。[網路星期二] [ICT下午茶]網路公益與行銷創意 : 喜願共合國 社區協力農業營生群組。http://nettuesday.tw/events/2011/10/336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