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23日 星期五

關渡平原:紅樹林新看見


       長久以來,在我腦海中有一刻板印象,提到紅樹林就想到水筆仔,但紅樹林絕對不止於水筆仔,究竟這印象哪裡來的?臺北的關渡平原!的確,淡水河口的關渡平原顯然是觀賞水筆仔最佳地點,搭捷運到關渡站下車走沒多久就到了。

        這幾年我都在關渡山上過農曆年,幾乎大年初一都會去關渡宮禮拜,順便去關渡自然公園走走,今年也不例外。我和家人通常會爬一小段的山丘,穿過磅空頂綠地公園,在山丘上眺望台北市景致、橘紅色的關渡大橋在望,之後從關渡宮的後山拾級而下。

進到關渡宮後,不難想像,香火鼎盛,人潮眾多。入境問俗,今年屬狗犯太歲,我去點了光明燈,意外得到一枚龍年的金幣,很好的紀念。出了關渡宮,沿著停著漁船的碼頭岸邊走,不多久就到關渡自然公園。它有賞鳥區和自然保護區。開闊的淡水河口,藍天綠地,周邊步道/自行車道規劃得很完善,是賞鳥、散步、健行與騎車的好去處。

觀察沿岸的紅樹林,水鳥不時飛過,胎生的水筆仔隨處可見。但老實講對於紅樹林我的認識有限,因此回來後上網查詢了一下。

紅樹林生長在熱帶或亞熱帶海岸潮間帶泥濘地,紅樹科為紅樹林組成之主體植物群,取名紅樹林,係由於其莖幹多呈紅色,富含單寧酸,可提煉紅色染料。為了適應淡、鹹水交會之棲地環境,它們在形態與生理上發展出許多特殊功能,如胎生苗、葉片泌鹽的鹽腺,及呼吸根等構造1)。

迄今臺灣野生的真紅樹林物種只剩海茄苳、五梨跤、水筆仔及欖李四種。水筆仔與海茄苳為臺灣紅樹林中最優勢的樹種,整體而言,北迴歸線以北的樹種趨向單一,以南的樹種組成較為多元(同上註)。很有趣的說明,或許因為這樣,之前在高雄中都濕地看到的是海茄冬和欖李居多,在高屏溪舊鐵橋溼地似乎也未見水筆仔。在我有限經驗中,水筆仔就簡直就是關渡紅樹林的代表。

上述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護署的資料中還提到:紅樹林、海草床及鹽沼生態系並列為臺灣三大濱海「藍碳」生態系。所謂「藍碳」指的是保存在海洋生態系統中的碳,將二氧化碳保存在「藍碳」中被認為是現今減緩大氣中二氧化碳升高及全球暖化的可行方法之一。為達成2050淨零排放目標,海保署目前已初步完成全臺紅樹林生態系碳匯量估算,我國紅樹林每年碳吸收量約等於4,486座大安森林公園碳吸收量,固碳功能相當可觀(同上註)。

理論上,紅樹林不僅是溼地生態系中重要的一環,對於生態系統的穩定與生物多樣性的維持具關鍵性作用,但是1986年設立的「關渡自然保留區」(指關渡堤防外沼澤區),202112月因紅樹林長年擴張與陸化,造成水鳥棲息縮小,並且恐怕引發洪水氾濫而公告廢止。這又讓我想到高雄柴山的臺灣獼猴,原本列為保育類野生動物,20191月也被公告除名。看來萬事萬物過猶不及,生態平衡才是中道。(何青蓉,2024.2.23

1:資料來源: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網站。

368小百科

關渡自然公園

關渡自然公園位處淡水河及基隆河的交會口,是重要的候鳥棲地。1996年成立,由臺北市政府目前委託社團法人台北市野鳥學會經營管理,延續當初催生保育關渡濕地的熱情。

北投區

       本區位處臺北市最北端,東與士林區為界;西以淡水河中間線沿中央北路四段底接小坪頂山與新北市淡水區為界;南與新北市淡水區為界,再以與新北市三芝區及金山區為界。全區大致可區分為三大地形區,分別為大屯火山群,平原山麓區域的臺地,以及關渡平原區域。北投地形的一大特色為在南北長約10公里的距離內,可由海拔1千公尺以上的高山,到達幾乎與海平面齊平的關渡平原。地質地形特色也造就北投區的許多自然景觀資源,包括小油坑、竹子湖、龍鳳谷、硫磺谷、地熱谷、大屯山自然公園、貴子坑水土保持教學園區、關渡自然公園等景點。

臺北市

本市位於臺灣北部的臺北盆地,全市劃為12個行政區。大屯火山群位於市區北邊與新北市接壤處,整個山系於市區內大致向南延伸並趨緩,直抵圓山、大直與內湖等地,是境內最大的山系。市區東邊的內湖、南港與南邊的木柵多為丘陵地形。境內的河流大部分屬於淡水河流域。淡水河的支流新店溪從臺北盆地的南邊流入,與其支流景美溪合流後,形成臺北市西南方與新北市的自然邊界。河道向西北蜿蜒流經景美、公館、古亭等地,至萬華附近與大漢溪合流後,始稱為淡水河。此後向北流經大稻埕、社子,至關渡附近與支流基隆河會合前,形成臺北市西方與新北市的自然邊界。


圖:取自台北市政府網站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