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31日 星期五

從「鬆」到「整」:回顧 2021展望2022

      

         記得今天要發願!早上我的運動手錶如是提醒,因為今天是2021年的最後一天,真夠貼心。去年底,我發願今年的代表字是鬆」字。我很努力地執行。首先是休假半年,去環島旅行、四天爬六座小百岳,好好地閱讀了一些想讀的書。幾乎把高師大圖書館余秋雨的著作讀了一大半。

五月中旬疫情警戒突然響起,去除了外在的活動,突然間一個人落入寂靜,整天在家煮飯,到後來有點不知所措。原本這跟鬆緊無關,但是疫情之下怎麼說都是種緊張狀態,鬆不起來。尚好還記得重新規劃下學期的幾門課,拜休假之賜有餘裕仔細思考現今學生特性與授課主題的關係,依循具體到抽象的原則全面翻修課程。果不其然,下半年的課程變得輕鬆、有趣多了。當上課變成享受時,那滋味真美。

謝絕了諸多的邀約,生活變得更單純。只可惜個性使然,「鬆」字握太過反成「緊」字。上半年我開始上瑜伽課、學習太極拳課。面對陌生的主題,我神經緊繃很難放鬆,恰恰跟這兩項學習的意趣相違。到了下半年身體終於出狀況,腳板發炎、膝蓋也受傷。不想食緊挵破碗,十一月下旬只得停掉太極拳課,重新調整運動的步伐。

放鬆之後,久藏心底的經驗終於有機會探出頭。十二月間,突然很想整理自己的生命經歷,不完全是自傳,而是一篇篇散文,除了讓自己的喜怒哀樂重新找到位置外,分享開來或許會對讀者有點幫助。有了這想望,下筆如神助,竟然在幾天之內連續寫了好幾篇網誌。前不久,去了台中大里的菩薩寺,讀到以下這段話,更肯定明年起要做這事。

不試著掩藏什麼,就讓它存在,你會得到提醒,也會得到意外的收穫。這是生命的過程。生命的過程本來就是不完滿的,差別在於我們允不允許它存在,如果你允許了,它就會有意義註)。

深刻地體會到「允許」就是我想做的。去凝視、修復過往的經驗,讓它成為我們完整的一部分,儘管那或許是個傷痛,它會更變得更有力量。用這樣的心想到就寫,明年將會是個統整的一年;從「鬆」到「整」走上自在回家的道路,相信我會更了解自己,並從中長出自他二利的新生命。心想事成,年終歲末大家記得要發願喔!(何青蓉,2021.12.31



註:慧光法師,葉本殊口述;李惠真文字整理、編輯2018)。朝一座生命的山64-65)。臺中市:維摩社文教。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