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閱舊稿,發現多年前上成人識讀教育研究課觀賞《企鵝寶貝》紀錄片的心得,感人的畫面從腦海浮起。當時,我因為無知,問了一個從人而非從動物的角度出發的問題:「母的皇帝企鵝經過兩個月的來回跋涉,如何在成千以上的企鵝群中,找到當初與它交配,而在撫育其小寶貝的公企鵝呢?」。事實是:
皇帝企鵝具有驚人的辨識聲音的能力。研究顯示,小企鵝不只是能夠在僅僅第0.2秒時就能辨認出其父母的叫聲,就算是在同時有6個其他企鵝爸媽以高於6分貝的叫聲干擾下,還是能分辨出其父母聲無誤!(註1)
無論企鵝媽媽或爸爸,輪流回去海洋覓食,攜帶食物回到冰天雪地中餵食牠們的小寶貝,成為皇帝企鵝不可思議的生命循環的要件。只要企鵝媽媽或爸爸其中之一,無法完成這任務,連帶的是不僅是牠們小寶貝無法活下去,另一半也會因為耗盡能量撫育小企鵝而面臨生死存亡的威脅。比之人類,一家人生死與共的密切關係,有過之而無不及。
原來,我們對於眾生認識非但有限,而且常自以為是。誰說動物不如人呢?以下是皇帝企鵝的一些特徵,提供借鏡:
皇帝企鵝在求愛、交配、產卵、孵卵、養育小企鵝這些時期都必須禁食,每隻企鵝的體重可以掉到僅存原來的1/3。公企鵝一年約禁食115~125天,母企鵝則是64天。
交配的結果是個獨一無二的卵,在沒有巢的情況下被孵化,且在一年中最嚴寒的時節。這使得企鵝爸媽要進行為其數週的禁食及努力,卵極為脆弱,牠們得在孵育袋中維持其熱度…。依不同季節,孵化失敗率由2.5%到80%不等。
為了更能與南極寒冬的冰冷對抗,皇帝企鵝發展出了一種節省能量的社會行為:「龜狀集合」。彼此緊緊相靠,每隔一段時間交換位置,讓暴露於寒風中較多的企鵝能與中間的企鵝交換,直到得到較佳的保護(註1)。
為了在惡劣的生存環境下延續生命,皇帝企鵝發展出配偶之間協力孵蛋、照養企鵝寶貝的共生關係,以及成千上萬企鵝集體取暖的社會行為。透露出愛是生物的本能、共存共榮是物種存活的唯一之道。觀賞這部影片,打開我一扇認識世界的窗,愈發肯定識讀目的在破除人類因無知而帶來的傲慢與偏見,並且建立人與萬物之間善的連結(何青蓉,2018.4.30)。
註1:引自企鵝寶貝紀錄片官網,可惜該網站已經關閉。尚好格林名家繪本館出2012年出版了一本《寶貝企鵝》繪本;其網站上有些介紹並附宣傳影片,一併推薦給大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