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高樓大廈林立的城市中,現代人離土地越來越遙遠,「四體不勤,五穀不分」是常見的寫照。幾乎任何時候,從超級市場都可以買到四季的蔬果;買到的食品常常不見食物的原貌。甚至省去了烹煮備餐,直接將便利商店當成自家餐廳。時代演變至此,如何期待活在其中的人們認識五穀雜糧?從疏離的生活型態中脫離?
討論上述問題解決之道時,教育總是被期待。只是教改二十年,改到人心惶惶,不知何去何從。尚好在這股趨勢中,食農教育如一股地底伏流,近年來在全台許多中、小學逐漸冒出(註),苗栗縣造橋鄉龍昇國小即是一例。龍昇國小是一所迷你小學,去年開始,在校長的帶領下,學校與社區合作,請來社區達人教師生種植南瓜與瓠瓜。
在自然課中,學生從辨識種子的品種與類型開始,學習栽種技巧,幫瓜瓜澆水、耐心照顧它們長大。在數學課中,透由丈量、紀錄,觀察瓜瓜成長的過程。美術課更是不遑多讓,在瓜瓜長到一定大小時,學生細心地將他們的祝福語雕刻在上面,幸福滿滿跟著瓜瓜長大。等果實熟成後,彩繪與製作葫蘆燈更成了學生的最愛。
南瓜是當地社區的特產,從投入農事中,學生不僅知道餐桌上的農產品的生命歷程,更貼近自己成長的土地,並將家鄉的農產品發揚光大。還有更可貴的是透過種植,學生培養了觀察力、責任感、想像力,及創造力,並且懂得惜福與感恩。呼應了胡適先生所說的「要怎麼收穫,先那麼栽」,一分耕耘、一分收穫。
然而就教育的觀點,學生要學得好,除了自己必須努力外,還需要良好環境的配合。因此,為學生建構好的學習環境更是不可或缺。藉由食農教育,將學習與生活連結,重整片斷與瑣碎的分科教學真是個好開端。人與環境雙管齊下,我想這才是破解當前疏離生活型態之道。(何青蓉,2016.5.20)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